dear all
以下所示為~103(下)老人與家庭(1-6章)期中重點整理(小花苦力版)~是小花班上課的講義~是小花將之前po上的期中重點整理~再精煉而成的課程內容~小花在此po上來與大家分享~而這份資料~也同步po上~學校的版區~

另外~除了老人與家庭~家庭資源與管理~小花班上課的講義~也上傳到~小花好站~部落格了~有需要的同學請上 ~小花好站~部落格 去下載~

~祝大家考試順心~

~小花~

 

~~~~~~~~~~~~~~~~~~~~~~~~~~~~~~~~~~~

103()老人與家庭(1-6)期中重點整理(小花苦力版)

第一章    緒論:老化與家庭

 

第一節人口成長趨勢與老化的關係(p.5-p.11)

三、人口成長趨勢對於家庭結構的影響 (p.7-p.11)

()改變的婚姻狀態

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守寡性別差異的原因:1.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2.女性傾向嫁給比自己大的男性;3.鰥夫比寡婦容易再婚。

 

()社會支持比率   (p.10p. 21)

(1)      社會支持比率:「依賴人口比」或「社會支持比」(各國對社會支持比的計算公式有些微差異,主要對可工作年齡的定義不同,台灣定為1564 歲。)

(2)      社會支持率只是一種作為社會政策規劃的指標;但不能因社會支持率高,說老年人依賴年輕人的比率高,仍為許多超過65 歲以上的高齡者仍對家庭有貢獻或間接的協助家庭經濟發展,也有許多20~64 歲的工作人口依賴別人的撫養。

(3)      扶養比:又稱「依賴人口比」或「社會支持比」主要顯示工作人口與非人口的比例。

 

※請注意的是每個國家對社會支持比的計算公式有些微差異~主要是對可工作年齡定義不同~如有的國家定義可工作年齡為18歲到64~~而我國定義可工作年齡為15歲到64~~所以請同學了解當要計算扶養比時的公式如下:

 

(1)      幼年人口扶養比公式: (幼年人口數)÷壯年人口數 x 100%

(2)      高齡人口扶養比公式: (老年人口數)÷壯年人口數 x 100%

(3)      扶養比公式: (老年人口數 幼年人口數)÷壯年人口數 x 100%

 

第二節老化與家庭的知識脈絡(P11)

 

二、老人學議題的研究方法 (p.12-p.14)

()橫斷面的研究法:針對不同發展階段個體的某種或多種行為,同時進行研究(非取自於同一個體,所以無法解釋前後的因果關係)

 

()縱貫面的研究法:針對同一為老人或同一組老人的某種或多種行為特徵作追蹤研究,以消除世代的影響。優點:符合個體發展本義;易解釋發展過程中行為改變的因果關係。缺點:耗時、受試者練習後的影響(不斷接受同一測驗,熟悉之後自然會表現進步)

 

()時間序列設計:

1.世代序列設計:連續測試兩個或以上的世代一段時間,因此得以在不同時間點,測量不同世代中同年的人。

2.時間序列設計:可有效辨別測量因素或歷史因素中年齡及時間的差別,還可以用來斷定變化是來自於老化因素或歷史因素。

3.橫斷面序列設計:結合橫斷面研究的設計與縱貫面研究的設計,加以改良。

 

()回溯性研究法:以回溯方式蒐集個體過去生活史資料從而分析研討與目前行為的關係。

 

()同輩分析:運用許多不同的抽樣調查,在不同時間蒐集調查問卷或相同的資料,或過一段時間蒐集另外一些問卷,以便了解不同年齡的老年人及其意見、行為與其同輩有何不同。

 

第四節老化對家庭的影響現況及未來發展 (p.17-p.20 )

一、居住型態、內涵與關係

1.老年人居住的自主權,部分取決於老年人是否擁有自己的房屋,另一部份取決於同住的成年子女(或非親屬關係的人)所提供的資源型態。

2.房地產隨著居住成員生命歷程中不同的需求與機會的來臨,以及相映而生的家庭經濟需求的關係而有所改變。在生命週期晚年,寄宿以及出租形成所謂的「同等於家庭之社群」。

3.老年人維持在家中的領導地位(如房子主導權),來換取老年後的照顧,是現在都市社群中老年人的生存策略。

 

二、親屬間的相互依賴

1.不管有沒有共同生活,與旁系親屬相互依賴,是核心家庭生存的基本原則(美國)

2.親屬對於核心家庭的成員可以達成協助經濟、提供保障、負擔主要的福利等功能。

3.現代社會,個體一生中所承受的親屬間多樣性義務卻更為複雜(原生家庭/自組的家庭/伴侶的原生家庭)

4.個體對於親屬的責任感會受家庭文化影響。

 

三、跨世代間的支持

1.代間支持的行為與民族文化及早期的生命歷程有關。

2.子女負有照顧父母的主要責任。

3.大多數人會逐漸進入照顧者角色(早期生命經驗是決定照顧者的重要因素)

 

第五節相關名詞解釋 (p.20-p.21)

一、壽命期望值(生命餘歲數、平均餘命):某一年出生人口的預期壽命 (p.20)

二、最大壽命值:指生物的預期最長壽命。

三、老化:有機體一生所有變化,這些變化有的好,有的壞,有的無傷大雅,反應器官功能下降,稱作『衰老』。

五、戰後嬰兒潮世代:指二次世界大戰後至1964 年間出生的人口,這群人的共同經驗都是經歷貧窮、白手起家、刻苦耐勞至今累積許多財富的一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高齡者生理變化與健康促進

 

第一節老化的生理理論

二、可充分適當解釋老化的原因五種老化理論:(p.29-p.30)

1.用久必損理論:器官就像機器,隨著時間的消逝而逐漸耗損。在此模式中,老化是已經被事先設定的過程(每一種族都有其生物時鐘,能夠決定其最長的壽命,以及器官受損的速率) (p.29)

2.自體免疫理論:老化是因體內免疫系統隨時間演變而產生缺陷,不僅攻擊外來的蛋白質、細菌和病毒,也產生抗體攻擊自己體內組織。

3.交互連結理論:生理變化是由於細胞經由交互連結、化合物的累積而在細胞中產生必要分子間連結,這個過程會老化細胞的運作,而且顯現老化的徵兆。

4.自由基理論:是交互連結理論的延伸之一。大部分老化的改變都是自由基所造成。

5.細胞老化理論:老化會使細胞的複製過程延緩,每個細胞具有一定程度的DNA,而最終也會耗盡。

 

第二節隨年齡而產生之生理變化 (p.31-p.34)

隨年齡而產生的生理變化包括:基礎代謝、身體組成、體重、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牙齒、舌、胃、腸)、內分泌系統(卵巢、睪丸、胰島腺、甲狀腺)、髮膚、免疫力、泌尿系統、肺臟、骨骼、肌肉、神經系統、感官(耳、眼)、睡眠、體溫。

 

第四節健康促進

一、健康促進的定義:

1.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促進的定義:為使人們增強其掌控和改善自身健康之能力的過程 (p.43)

2.健康促進推動的五項重點: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創造具支持性的環境;強化社區的行動力;開發個人的技能 ;重新定位健康服務的方向(p.43)

3.丹尼爾的健康持續模式圖2-1(p.44)

 

三、健康促進的在台灣 (p.45)

1.台灣1993年開始進入人口高齡化國家(Ageing Society,老人人口佔7%)

2.65 歲以上高齡人口佔14%,達到國際慣例及聯合國等國際機構所稱的高齡社會(Aged Society)

3.65 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達到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

4.人口老化所面臨的最大問題:高齡人口及慢性病健康照護需求增加。

5.2001 7 月設置「國民健康局」,重點工作項目為加強全民健康促進。

 

六、健康促進行為:

1.who對健康的定義:為達成個人身、心、靈與社會的安康狀態。

2.針對高齡者健康促進的行為項目:(p.50-p.56)  

1)戒菸:要推行健康促進的生活型態,戒菸首推為第一要務。

2)壓力處理:高齡者在面對壓力處理之因應之道,如採取運動、以正向的態度面對事情、閱讀、保持忙碌、禱告、或與配偶及朋友分享等方式處理壓力,並且維持心靈上的安穩。而且藉由群體或個人的活動,能夠幫助他們處理壓力,並且感覺較快樂。

3)運動:運動不但能夠幫助個人減輕壓力,不但減輕身體負擔,也間接減輕龐大醫療負擔;爬山等運動可增進肌耐力。

4)營養攝取:行政院衛生署所提供的老年期營養指南指出銀髮生活321:所謂3,就是指飲食三概念:均衡飲食,食物多樣化三餐正常,餐餐規律每天攝取6 杯水份(包括白開水、飲料、湯)。所謂2,多到戶外走走,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運動在家隨時找機會動動,例如:掃地、洗碗、種花、灑水。所謂1,常保持好心情。

5)足夠睡眠:

(1)睡眠效率:指實際睡著的時間與躺在床上的時間之間的比率。

(2)改善睡眠品質的方式:合適的睡眠環境;規律的生活作息;適度運動;放鬆身心;避免吃過飽及攝取太多水分;避免菸、酒及含咖啡因飲料;不給自己睡眠壓力;少在白天睡覺;瞭解自己使用的藥物。

6)規律服藥:服藥成為許多長輩的日常生活型態之一,由於高齡者記憶、認知等功能的退化,加上服藥觀念的偏差等,故在規律服藥上更加需要身體的人的小心注意與提醒。

7)健康資源之尋求:高齡者要如何尋求健康資源,並了解如何照顧自己,對於高齡者維持促進健康來是說相當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老人人格展與社會脈絡

 

第一節人格特質與其發展理論

1.張春興(1995)對人格的定義:個體在其生活歷程中,對人、對事、對己、對整個環適應時所顯示的獨特個性。

2.人格特質:指一個人不管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都保有一種特殊的行為方式,它是一種持久的先天特徵。

3.人格特質理論的學者,認為特質是人格中比較穩定的部份,它清楚地標示一個人的個別性,除非一個人刻意努力去改變,否則特質是不會改變的。

4.人格特質理論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格趨於穩定。且強調在人格的發展階段,認為社會環境會影響人格發展。

 

一、人格特質理論:(p.64-p.66)

1.麥克可瑞和寇斯塔綜合心理學家對人格特質的發現,整理出五個基本人格特質(OCEAN):開放性、嚴謹性、外向性、友善性、神經質 (其中神經質、外向性與對經驗開放,成為日後研究的重點) (搭配p.653-1)

2.人格特質理論:老年期人格趨往消極方向變化,如行為更僵化、更內向、更多的外控和孤獨感。對老年人人格特質變化的即時測量,有助於瞭解老年中人格發展的規律,並採取相應的因應方法。

 

二、人格的階段理論 (p.66-p.68)

()榮格的人格理論 (p.66)

1.相信成人期人格仍然持續發展。

2.認為人格可歸納為兩種傾向:關注個人外在世界,稱為外向性;指個人的內在世界,稱為內向性。要達到心理健康,這兩種傾向必須達到平衡。

3.一個人的人格,在年輕時外向性強,看重所經歷各階段的外在世界(尋找夥伴、職業);老年則轉為內向性強,即重視自身的內在世界,尋索生命的意義。

4.榮格主張一般人身上同時具有柔弱的女性氣質與剛強的男性氣質,通常年輕人僅表現出一個面向而竭力抑制另一面(年輕按照心中典型的性別角色行事,以適應他們的文化;老年以後,接受心理上的特色,過去一些隱而未現的人格特質,逐漸顯現出來)

ex 老年的男性傾向體貼、顧家,而老年女性則較傾向於獨立、有自信。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 (p.67-p.68)

1.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學說。

2.人格是由個體內在成熟和外在的社會要求交互作用而決定。

3.每個人的自我需經歷8個發展階段,這些發展階段是依照生理發展來劃分,每一階段都有一個階段任務需要完成,並經歷一項衝突,克服每階段衝突是該階段成功的基礎(3-2(老年期是自我統整vs絕望)P67)

 

第二節人際與社會脈絡

一、婚姻關係 (p.72-p.73)

1.愛情三元素:親密、承諾、激情。

2.越來越多婚姻不幸福的老年夫妻,寧願選擇離婚也不願忍受不快樂的婚姻。

3.男女對喪偶有不同的適應方式,男性較可能尋找其他女性再婚,女性則傾向與其他寡婦為友,很難和男性建立關係。

4.當配偶因老化或慢性疾病而需長期照護時,女性大都會親自擔負照顧的責任,男性則傾向僱用他人代勞。

 

二、成年子女關係 (p.73-p.74)

1.在台灣,多數老人仍與子女同住,但比率在下降中。

2.「同住」及「供養」的傳統孝道內涵,子女與父母同住意願下降,但提供生活費的意願則上升,超過七成的子女給予父母金錢財務的支持。

3.老年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係,不是單向的,隨著平均壽命增加,老年父母與成年子女的相處時間也跟著延長,兩代之間互相支持行為更為明顯。

4.研究發現:不論就老年父母或成年子女而言,彼此均是對方的情感慰藉及支持來源。

5.都會區越來越少成年子女能親自照顧老年父母,由安養機構及外籍看護工來取代;偏遠城鄉的主要照顧者,多為年輕的新移民媳婦。

6.三個主要照顧動機理論:(p.74)

1)互惠主義觀點:以社會交換論為基礎,認為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交換報償的體系(養育之恩、遺產)

2)社會義務理論:成年子女基於社會期待去照顧父母,沒考量生活中可能產生互惠、煩惱、甚至崩潰之問題。

3)依附理論:解釋成年子女照顧者的動機,父母與嬰兒形成依附關係,持續至整個生命全程。

 

三、手足關係 (p.74-p.75)

1.在個人生活中擁有最長久的人際關係,甚至超過父母、配偶、子女、朋友等關係。

2.相較於兄弟、兄妹、姐弟的關係,姐妹關係通常是最牢固而親密的。

3.不少學者發現在中老年齡階段,手足關係再度出現緊密的現象(手足關係經由血緣而非經營所產生,具有不可切割性,無須耗費太多精力維持,且又涵蓋一生之久,故手足關係代表實質及心理等支持之重要來源,與老年生活的福祉十分相關)

4.中老年期的手足情感連接,與兒童時期建立的連接型態,及互動模式有很直接關係。

 

第三節角色轉換與調適

一、角色轉換 (p.77-p.78)

1.角色的意義:指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或地位、個人反應社會期待所產生的行為模式。

2.老人在其角色轉變的過程中,丟棄很多原有的角色,極易陷入所謂「無角色的角色」之困境,常是社會上認為沒有價值的狀態。

3.老人角色變遷的觀點來看,常被提到幾種情形:角色退出、角色重新投入、角色易位、角色繼續等。

4.老年期的重大任務是在角色轉換時,重新定義自我概念。

5.一個將自我概念完全建立在社會角色或他人期待的老人而言,角色的喪失,特別易影響個人的自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夫妻關係

 

第二節 夫妻與婚姻關係的調適

一、婚姻關係對老人的重要性 (p.93-p.94)

1.婚姻的功能包含有愛、相屬感、以及相互依賴感。家庭結構的改變,幾乎是每個老人皆須經歷的。

2.以日常生活起居照顧而言,配偶是主要的照料者,其次才是成年子女。

3.老年夫妻婚姻期望:老年男性傾向親和;老年女性傾向成就導向。

 

三、婚姻與家庭的韌性 (p.97)

1.婚姻有兩種型態:1.非規律型,配偶很難從平常的不同意見以及抱怨回復到原來的關係;2.規律型的婚姻,配偶能夠將關係的緊張處理好並且增進他們的親密感。

2.婚姻韌性:婚姻通過逆境考驗的歷程(受個人信念個人與夫妻面對逆境的因應影響)

3.家庭韌性:家庭系統能成功地處理他們生活事件的能力,以及家庭能夠應與身陷於重大逆境或危機後的勝任歷程,強調家庭如何在面對有壓力的情境中依然能克服、過得好的一種現象,是一種讓家庭恢復常態生活,不至於被生活中的壓力、挑戰擊垮的力量或信念(即家庭能成功處理生活中現在與未來挑戰的一種力)

4.在華人家庭,忍耐是婚姻韌性的核心精神

 

四、影響老年夫妻婚姻關係的因素 (p.98-p.99)

1.子女離家:老年夫妻會因代間的情感、互動、相互協助等,而享有不同品質的婚姻生活。

2.退休:夫妻退休時間先後(單一型或傳統型/不一致退休/同時退休)與安排會對家庭生活產生不同影響。而退休會凸顯婚姻生活原本存在的正面及負面品質。

3.身體健康狀況:老年夫妻的婚姻是以互動與持續的生命歷程為基礎,由於婚姻關係具有相互支持、依靠的特性,因此當配偶生病需要照料時就會特別明顯。

 

五、老年夫妻婚姻關係的維繫與調適 (p.99-p.103)

1.婚姻與愛情最大的不同是婚姻是一種責任的承諾,是不斷學習經營的過程。

2.家務分工:家務分工是一份帶著關愛與學習的工作(延續退休前的分工模式)

3.性生活:性的表達不侷限於性交;中年時的性生活模式可預測老年夫妻的性生活模式。

※老年夫妻的性生活模式,杜克縱貫研究:

1)男性和女性的性活動會隨年齡而逐漸衰退但到70歲時有1/2的男性和女性依然還有性活動。

2)即使是性生活較活躍的夫妻,性行為的次數也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3)對大多數老年夫婦來說,性趣普遍比性活動高。

4.休閒生活的安排:一同參與可增進健康、增進情感關係。

5.建立共同目標:夫妻具有共有的信念/目標,較可承受及減輕壓力。

1)接納既有,變其可變-互相妥協,學會放大對方的優點,縮小對方的缺點

2)重視婚姻,拒絶破壞-外遇、一夜情,都要勇敢拒絶

3)婚姻要保持彈性-創意、小驚喜

 

第三節 喪偶與鰥寡生活

二、喪偶後所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p.105-p.107)

(一)自我角色認同的失落:喪偶不僅是要面對失落伴侶的哀傷,也要重新整理建構自我概念、社會角色和人際關係。

(二)起居生活與身體健康失衡:因失去生活重心,長期營養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作息,成了危害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心理失去依附,孤獨與寂寞感產生:意識到另一半的不存再的事實,寂寞的感受會加更深一層。

(四)生活方式或是居住環境的改變:如:適應獨居生活或和子女生活,老人面對這樣的改變,心理及行為上也將需要有一番調整。另老年喪偶偏好獨居的理由:自由/避免干擾/家務紛爭/避免孫子女教養意見不一。

 

四、影響東方老年戀愛、再婚的原因 (p.110-p.112)

(一)老年人本身舊觀念:怕再婚會引起別人恥笑

(二)子女的反對:怕遺產落入他人手中

(三)居住及經濟條件:缺乏維持獨立生活的收入,較有意願再婚

(四)社會文化的價值觀以及社會的輿論:特別是和自己年齡差太大者

(五)缺乏服務與諮詢的機構:缺乏老年人的再婚機構,降低老人的機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親子關係

 

第二節 代間關係理論 (p.128-p.133)

2.「代間關係」狹義是:父母與子女不同世代之間的關係,廣義是: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關係。

 

一、家族主義理論 (p.128-p.130)

1.家族主義指:在一個以親屬關係所建立的社會組織,組織中每位成員都負有個人等定的角色義務與權利。

2.子女對父母應盡子女職責的「孝親觀」,以及應尊敬從父母長輩的「尊卑觀」,都是家族主義中親子關係及倫常的特色。

3.傳統孝親部分又可分為三大點:1.經濟奉養2.精神贍養3.祭祖思親,光大宗門等,代表父母的期望與依賴,以及成年子女所要努力盡到的義務。

 

二、社會交換理論 (p.130)

1.社會交換理論由互惠、交換原則來解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們會尋求較大利益與較少成本,得到利益者通常也是利益提供者。

2.養兒防老是時序性的「投資-回報式」交換。

3.社會交換理論呈現互惠的代間關係,當代間的互惠關係越滿意時,子代或親代則越有意願投資在這樣的關係中。

 

三、家庭系統觀點理論 (p.130-p.131)

1.家庭系統觀點理論來看代間關係,可由「規則」的角度出發,因這理論提出「規則」決定人類行為的重要概念,但這些規則不會因個人需求、人格特質而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2.家庭系統觀點理論重視家庭中次系統與次系統之間的關連,次系統指的是:夫妻系統、親子系統、手足系統…等。

3.家庭是動態系統,透過系統內各次系統的互動來達成系統間的平衡;代間對家庭規則的認知彈性會影響親子互動及老年生活。

 

四、世代傳遞理論 (p.131-p.132)

1.代間傳遞有一個重要概念叫做「分化」,這有三種意涵:1.個體與家人之間的緊密程度2.個體自我的情感功能與理智功能的融合程度3.自我的成熟度。

l  以分化來看代間關係乃是指自己與家人間的關係距離當距離太過緊密也就是分化程度越低則困擾越大

2.「多代轉移」是解釋世代傳遞的另一說法,說明了代與代之間的家庭情感會投射至下一代甚至下下代。

 

五、家庭發展理論 (p.132-p.133)

1.週期是週而復始的一種過程,生命週期觀點常用來描述自出生到死亡依序發生的事件。

2.「空巢期」,客觀定義-孩子離家即是空巢期的開始。

3.主觀定義-有人認是最小的孩子上幼稚園時,有些人則是在孩子大學畢業搬離家後關始。

4.面臨子女的離家,親代父母若調適不當而產生憂鬱失去目標身分危機便會出現「空巢期症候群」。

 

第三節 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的互動 (p.134-p.138)

 

一、未婚子女與老年父母

1.此階段老年父母與未婚子女均在互動中摸索「離」、「合」平衡的情感距離,兩代須相互尊重支持以呈現彼此可接受的相處模式。

 

二、已婚子女與老年父母

1.父母的掛心與關心子女的行為,亦是很難動搖的。無論已婚子女是否與老年父母同住,老年父母仍會和子女擁有良好親子關係的期望。老年父母對於子代的關心亦不會是否同住而減少,反而提供自己的能力給子代。

 

三、姻親子女與老年父母 (p.136-p.137)

1.時代變遷下,產生了「混合型」的家庭,一方面保留傳統社會遺留下的父子軸家庭部分特徵,另一方面又需增加夫妻軸的家庭的特色;

1)由男性中心轉向兩性平等,

2)由上下接續的垂直排列轉為平等對待的水平共處

3)由兩代(或以上)的代間同居轉為代間分居的形式

4)家人關係由角色優先轉為情感優先

5)嫁出去的女兒不一定是潑出去的水

 

四、成年孫子女與老年祖父母

1.祖孫關係是互動且雙向的(陪伴與傾聽)

2.不論時代如何變遷,老人更重視的是互動的「品質」而非「數量」。

 

第四節 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的照顧

1.「竹竿家庭」:老年潮的來臨,家庭型態多元化,世代變長,加上少子化的影響,下一代旁枝很少,而壽命的延長,世代重疊時間變長,每個人的系譜只有樹幹,沒有樹枝,形成竹竿家庭 (p.139)

 

二、老年父母的需求照顧 (p.141-p.142)

(一)經濟需求照顧:經濟需求是最實際的需求,雖然老人家擁有足夠的積蓄,老年平順生活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有經濟的保障,會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比較安穩。

(二)健康需求照顧:因老化而身體機能退化,也是老年父母期待子女可以隨侍在旁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情感需求關顧:情感需求關顧常常被子女忽略,但對老年父母而言卻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對老年人而言,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孤單的感受。

 

三、成年子女的照顧壓力與因應 (p.143-p.144)

※已婚女兒對於娘家高齡父母的照顧傾向以情感與感恩回饋。

(一)生理壓力:照顧者可能有體力不支、疲倦、身體疼痛等狀況,影響照顧者的身體健康。

(二)心理壓力:長期的照顧,引起心情和情緒的影響,有憂鬱、焦慮、生氣。

(三)經濟壓力:申請外勞/看護照顧或是送機構照顧,是不得己的,然而相對多出了一筆必要的支出,造成家庭經濟壓力。

(四)家庭壓力:照顧失能長者是要高度投入的繁瑣工作,時間、體力、精力及情緒上均受極大的影響,家中因照顧方式認知不同,因而產生歧見,會增加家中成員的衝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 祖孫關係

 

第一節 台灣祖孫關係的現況 (p.153-p.159)

1.1990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國際老年人日定為101日。

2.補充:自2010起,台灣祖父母節在每年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

 

二、影響祖孫關係的因素 (p.155-p.157)

(一)個人因素

1.孫子女本身:孫子女的年齡、性別、氣質等都會影響與祖父母的關係,因不同孫子女性別給(外)祖父母帶來不同感受。

2.祖父母的年齡與健康狀況:健康狀況不佳時,較難以和孫子女有太多親密關係

3.祖父母的性別:研究發現孫子女較願和祖母在一起,因祖母與孫子女多用「心」互動,祖父多用「腦」。

4.其他:如祖父母的婚姻狀況。

 

(二)父母因素

1.父母親在祖父母及孫子女間扮演著「調停者」、「社會化者」、「橋樑」、「媒介」等角色。

2.孫子女與祖父母間關係親密與否,亦取決於父母親和祖父母間關係的良好與否。

 

(三)文化因素:東(多子多孫多福氣)、西方(個人主義/獨立自主)文化差異。

 

第二節 祖父母的角色與參與

 

一、祖父母的角色、家庭參與相關理論 (p.160-p.165)

(一)角色理論

1.角色是透過互動的過程逐漸形成的。

2.每個角色都有兩種層面;一是個人的,另一是集體的。個人層面屬對角色的詮釋和認知,集體層面屬該角色的文化界定。當祖父母可以隨著轉變,調整自己角色的認知與接受新的家庭任務,就可勝任其角色工作,達到良好的生活調適。

 

(二)家庭發展理論 (p.162-p.163)

1.依家庭生命週期歸納家庭發展3階段:建立期、擴展期、收縮期。

2.養育期重疊:指進入收縮期的祖父母回過頭執行擴展期的任務。

 

(三)家庭系統理論:強調兩個特點:1)家庭系統是動態的(因升格祖父母,使次系統有了變化)2)家庭系統中成員是相互影響的(即使是家人關係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與觀念,應重視彼此的情感連結、互動與溝通)

 

第三節兩代共教養

1.兩代共教養:是指祖父母知覺與幼兒的母親一起參與養育孩子時,產生的支持或抵制行為,其中包含了祖父母、幼兒母親和幼兒之間的關係。

 

二、兩代共教養正面與負面的影響 (p.170-p.174)

(一)正向影響

祖父母的參與提供父母親許多支持,減輕父母的育嬰壓力,因為互動使得三代親情增進,並能提供代間優良傳統的傳承,增家父母自我價值肯定。祖父母提供孫輩心理支持及情緒發展的穩定,無形中孫子女有機會明瞭家族歷史、親戚、豐富母語的詞彙發展。

1.家人關係的增進:由祖父母協助照顧孫子女之後彼此互動機會增加家庭關係變好,祖父母更能瞭解成年子女的困難與壓力,孫子女的父母感受到長輩的支持,可以減輕照顧幼兒的壓力,會更孝順,產生感激之情使得家庭和諧。

 

2.教養的協助與經驗傳承:祖父母協助教養孫子女,獲得長輩教養幼兒的經驗與知識,成年子女對教養照顧孩子減少摸索的時間;透過長輩的指引傳授駕輕就熟,是理想型態的家庭,家有長輩真好,真是幸福家庭。

 

3.生活壓力紓解:女性投入職場,為職業婦女,家中有長輩照顧與協助教養幼童。育兒與家務工作長輩協助,在經濟上有自主能力,還可追求自己的理想。

 

4.代間教養職責:老年人認為自己有能力幫助子女及孫子女,就會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及責任。代間參與教養的特色及感受可呼應家族主義中個人對家人的一體與責任感。

 

()負向影響

1.角色期待與衝突:媳婦與婆婆分屬兩個不同的世代,彼此在角色期待與教養方式上也就可能較不一致,兩代間在角色責任與情感的拉扯,容易產生衝突與負面情緒。

 

2.教養幼兒不一致與衝突:因為不同世代背景,易引發不同觀點。

 

3.祖父母的生活和健康失調:

1)祖父母在照顧孫子女的過程中,常為配合提供孩童各項照顧犧牲了自己聯絡社會網路的機會與時間。

2)祖父母在照顧孫子女容易對身心健康產生影響,如果突然接下照顧孫子女的工作,會產生焦慮和身體健康問題。在心理健康方面,祖父母協助孫子女常會使自己無法兼顧需求,而產生沮喪、焦慮、親職壓力。無論是全職祖母都一樣呈現高度的沮喪與親職壓力。

 

 第四節祖孫的互動與隔代教養

二、隔代教養的現況、成因與挑戰

()現況 (P.179)

1.隔代教養:行政院主計處(2000),該戶是由祖父母輩及至少一位未婚孫子女所組成,且第二代直系親屬(父母輩)不為戶內人口但可能含有同住之第二代非直系親屬也就是說其家庭成員可能包括有叔叔姑姑等但並不包括父母親

2.狹義隔代教養:祖父母負起完全或大部份的教養及照顧責任。

3.廣義隔代教養:除了祖父母,親友在任何適當的時機提供孩子適當的教養與照顧亦屬之。

 

()隔代教養的成因 (P.179)

1.父母的婚姻狀況(離婚、分居、再婚等)

2.經濟方面(到外地工作、無經濟能力可扶養等)

3.疾病問題(健康、精神狀況不佳等)

4.法律問題(父母入獄、惡意遺棄等)

5.其他(死亡、失蹤等)

 

()挑戰

1.祖父母得承受包括:經濟親職責任心理與社會期待等壓力

2.當祖父母是不得已負起照顧孫子女責任時:會有失落沮喪難以與孫子女形成親密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et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