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ear all

 

ch2 –ch5大家需要懂得概念如附~~供大家參考囉~~

 

~~~~~~~

2  家庭、社區與環境中的資源與整合

1

  1. 1.          得了解家庭、社區與環境三者,以家庭為核心,形成家庭生態系統,家庭生態系統中包含:家庭生態結構、家庭生態歷程、與家庭生態產出三要項。這三項系統中,家庭生態結構影響家庭生態過程,再影響家庭生態結果;而家庭生態結果又回過來影響家庭生態歷程,再繼續影響家庭生態結構。
  2. 2.          P.35-P.37必須了解家庭生態結構、家庭生態歷程、與家庭生態產出的概念。

 

2

  1. 1.          資源是指讓個人及家庭達成目標的有形、無形的物資,存在個人、家庭、社區與環境中。
  2. 2.          個人與家庭資源包括家庭成員的個人資源(Personal resources)、家庭系統資源(family system resources)
  3. 3.          而社區與環境資源一包括有形資源與法律政策資源。有形資源包括社區人力資源、社區組識資源·社會服務/福利資源、社會教育機構資源、基本公共建設資源、觀光遊憩資源、文化古蹟資源、自然/生物資源。法令政策則包括經濟補助、保護生活、保護環境等政策。
  4. 4.          p.40 NGONPO所指為何?

(1)        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不是為組織所有者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它的目標通常是支持或處理個人關心或者公眾關注的議題或事件,因此其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從藝術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學術環保等等,分別擔任起彌補社會需求與政府供給間的落差。與通常認識的所不同,實際上非營利組織的運作與企業一樣是需要產生利益,但區別在於非營利組織是為組織倡導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而產生利益,這一點通常被視為這類組織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專家認為將非營利組織和企業區分開來的最主要差異是:非營利組織受到法律道德約束,不能將盈餘分配給擁有者股東,因之而具有獨立、公共、民間等特性。因此,今日社會中,非營利組織有時亦稱為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與政府部門(第一部門)和企業界的私部門(第二部門),形成第三種影響社會的主要力量。非營利組織還是必須產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動的資金。但是,其收入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營利組織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門捐贈來獲得經費,而且經常是免稅的狀態。私人對非營利組織的捐款有時還可以扣稅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NPO

(2)        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縮寫NGO):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組織,通常獨立於政府。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NGO通常是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縮寫NPO),他們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來源於私人捐款。現在該名詞的使用一般與聯合國或由聯合國指派的權威NGO相關。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NGO

  1. 5.          P.43-P.442-2台灣觀光形象識別(整個圖的意念)

考古題  

( 4 )7.台灣觀光形象識別標誌,不包括下列哪一項?(1) 英文「TAIWAN (2) 中文「台灣」 (3) Touch Your Heart (4) 中文「遊憩觀光」。

  1. 6.          P.44國家公園的定義及全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是美國黃石公園。
  2. 7.          P.46台灣國家級風景區有哪些?
  3. 8.          P.47文化資源「古蹟」的部分(<7>的第1段整段)
  4. 9.          P.48-49能源資源有哪些?

 

3

  1. 1.          在家庭、社會與環境中,存在許多資源,為了有效運用這些資源,達成生活品質的提升與環境永續經營,家人都必須不斷的學習,因此建立學習型家庭是最能跟上社會變遷、環境變遷的不二法門。
  2. 2.          P.51-P.52學習型家庭的意涵及5項修練(P.52學習型家庭的意涵要知道)
  3. 3.          P.53-P.54透過學習型家庭學習資源的整合與運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社區中多元家庭的需求

一、社區中家庭的特質

  1. 1.          政府在社區政策及社福機構在推動方案時,可根據社區中的家庭特質,而提供不同社區最適切的協助。
  2. 2.          社區中的家庭特質,大致可從社區的階層、族群、年齡、產業、區域、家庭結構,及特殊狀況來分析( p.61-64)

(1)       但應注意的是這些條件雖可大致區分不同社區的特質,但社區中的家庭卻可能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特質故在了解社區中的家庭特質時應從多面向來了解方可真正了解其需求(p.61)

 

二、社區中家庭的需求內容

  1. 3.          社區中的家庭需求包括:教育、就學、經濟支持、健康、居住、安全感、自尊、認同感(p.62-67)

(1)       雖每個社區皆應提供家庭一些必要的基本需求,但因家庭的特質不同,這些需求的優先順序性並不相同。同樣的,當政府在推動其相關政策時,一致性的政策將無法適用於所有的社區,必要的修改使政策符合該社區的特色是相當重要同時也是也必要的。

 

三、多元家庭對社區與環境的需求

  1. 4.          近五十年來臺灣社會在人口、婚姻、家庭面向有許多的改變,這些人口新趨勢包括了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家庭多元化(因離婚率提高使單親家庭數增加、開放外籍及大陸籍通婚使得新住民家庭增加等)
  2. 5.          近期政府對原住民的重視,原住民家庭的相關議題也受到社會及學術的重視,更重要的是這些新的家庭類型,許多是較為弱勢的族群,它們對社區與環境的需求也更為依賴。
  3. 6.          單親家庭(考古):由單一父親或母親與至少一位依賴子女所組成之家庭(p.68)
  4. 7.          「新住民家庭」的定義:可分廣義與狹義的解釋,小花在此分別就廣義、狹義整理如下:

(1)       廣義「新住民家庭」的定義:包括所有與中華民國國民合法結婚並登記之非中華民國國籍之配偶均屬之。

資料來源:教育部推動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工作手冊】,網址:

family.tpc.gov.tw/web66/_file/2103/upload/angel/20090313workbook.doc

(2)       狹義「新住民家庭」的定義:由台灣男士與外籍或大陸配偶組成的家庭為「新住民家庭」。

資料來源:http://sowf.moi.gov.tw/19/quarterly/data/114/05.htm

  1. 8.          在談「原住民家庭」的社區與環境需求時(p.73),我們不妨先了解原住民的定義:

(1)       原住民:係指原住民族之個人。

(2)       原住民族:係指既存於臺灣而為國家管轄內之傳統民族,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及其他自認為原住民族並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定之民族。

資料來源:原住民基本法;網址: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1300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社區中不同階段家庭的需求

一、家庭生命週期:根據家庭發展理論的觀點,家庭和個體一樣可視為一生命體,由生命開始(家庭建立期)、由茁壯到衰老、甚至死亡的歷程分為數個階段稱之。而家庭系統理論是探討家庭在某一固定階段時間內,家庭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及家庭、家人與外在環境互動與影響。

1.          而家庭在每一階段都有其發展的重點,因此家庭在不同生命階段就有不同的需求,社區與環境如何提供相關的資源與協助,以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使家庭的壓力減少。

 

二、家庭建立期:是指結婚後第一個孩子出生前的階段;雖然是處於新婚階段,甜蜜美好的家庭生活景象卻在婚後逐漸漸淡化,其中主要原因是新婚夫妻對真實家庭的不了解所致。

  1. 1.          該階段主要家庭發展任務有四:(1)婚姻關係的適應與協調;(2)家庭規則的建立,如家務分工;(3)雙方親屬的認識與熟悉;(4)為人父母的準備。
  2. 2.          家庭建立期,家庭需要哪些社區與環境資源(考古p.89-90)
    1. I.           若社區中能提供夫妻成長團體、諮詢中心將有助新婚階段的適應。
    2. II.        社區健康中心將提供新婚夫妻為人父與為人母的準備。
    3. III.     繼續教育的管道則幫助新婚家庭在經營家庭上有更具體的規劃。

 

三、家庭擴展期:是指第一個孩子出生到第一個孩子離家的時期;此階段家庭將因孩子的出生,將重點從夫妻轉移至子女。

1.          該階段家庭發展任務有六:(1)初為父母的準備與適應;(2)夫妻關係的調整與適應;(3)親子關係的學習;(4)子女間手足關係的適應與協調;(5)家庭與學校的聯繫與溝通;(6)子女離家的準備。

2.          根據這些發展任務,社區可提供的資源有:(1)新手媽媽的協助;(2)社區托育服務;(3)兒童課後輔導;(4)青少年的社區支持;(5)圖書館資源提供;(6)安全的休閒環境(考古p.94-96)

    1. I.           家庭式托育的概念、社區保母支持系統的意涵(p.94)
    2. II.        托育機構的概念(p.95)

 

四、家庭收縮期:當第一個子女離家後家庭就進入了收縮期;此階段家庭又再度回到以夫妻為主的生活重心,親子間也因子女長大獨立有很大的改變。

  1. 1.          該階段家庭主要發展任務有五:(1)中老年夫妻的調整與適應;(2)退休生活的安排;(3)為人祖父母的準備;(4)父母與成年子女代間關係的調整與適應;(5)成年子女手足關係的調整與適應。
  2. 2.          而社區可提供的資源有:(1)終身學習管道;(2)社會參與;(3)休閒運動環境;(4)健康醫療;(5)社區照顧。
    1. I.           社區照顧的意涵(p.101)
    2. II.        目前國內老人的社區照顧中,有一種是政府因應慢性疾病及老年人口增加,為體恤家庭照顧者的辛勞,提供適當休息機會,讓照顧者暫時放鬆或暫時離開被照顧者的,所提供的服務服務稱為:喘息服務<又稱為短期照顧與臨時照顧>(考古;p.101)
  3. 3.          依據Duvall Hill 的主張,家庭中子女陸續遷出家中,是屬於家庭發展的家庭收縮期(考古;p.8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社區總體營造

一、社區總體營造(文建會的解釋):是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與意識作為前提與目標,藉由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經由社區的自主能力,配合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推動,使各地方社區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也讓社區居民共同經營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文化事務發展、地方文化團體與社區組識運作、整體文化空間及重要公共建設的整合及其他相關的文化活動。其強調社區居民之主動參與,故身為社區一分子之家庭,需具備社區意識,並主動參與社區事務,與社區中的其他家庭共同營造屬於自己社區的文化,藉以使自身生活空間獲得美化、生活品質得以提昇。

 

( 3 )13.下列對於社區總體營造的敘述,何者正確? (1) 是文建會於民國90 提出 (2) 參考了美國的地方振興運動 (3) 參考了英國的社區建築 (4) 是由上而下的操作方式(p.109;考古)

 

二、社區總體營造的基本理念(p.109-p.110;考古)

 

三、社區總體營造計畫自提出以來,歷經哪四個不同階段(p.116)

 

( 3 )14.社區總體營造計畫自提出以來,歷經四個不同階段,其中「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是下列哪一時期的計畫?(1) 民國8889 (2) 民國90 年度 (3) 民國9193 (4) 民國9497 (p.116;考古)

 

四、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中的「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內涵(p.122;考古)

答:以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為基礎,擴大其面向與範圍,同時為促進社區健全多元發展,鼓勵社區透過自我評鑑方式,所提出的社區整體發展的藍圖與配套需求;計畫內容包括(1)產業發展 (2)社福醫療 (3)社區治安 (4)人文教育 (5)環境景觀 (6)環保生態

 

五、社區總體營造的行動進程(p.123-124)

 

( 2 )15.社區總體營造的行動歷程包括「A:建立社區意識」、「B:參與社區公共事務」、「C:凝聚社區共識」,一般而言,這行動歷程的發展階段為下列何者?

(1) A B C (2) A C B (3) C A B (4) C B A  (p.123-124;考古)

 

~~~~~~~~~~~~~~~~~~~~~~~~~~~~~~~~~~~

 

~小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et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