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104(上)家庭危機與管理 期中考重點整理 小花苦力版~如下列所示~供各位參考

 

若有誤植~請通知小花喔~~

 

上菜囉~~

~~~~~~~~~~~~~~~~~~~~~~~~~~~~~~~~~~~~

104()家庭危機與管理ch1-ch5 期中重點整理小花苦力版

 

1        家庭與危機管理的本質

一、從刺激取向、反應取向、互動取向來定義壓力、家庭壓力(p.6-9)

()壓力:是因改變帶來的緊張、威脅,而產生不舒服或痛苦。但是改變可以是一種原因、一種結果、或是一種歷程。而上述定義亦包括刺激、反應、涵蓋刺激與反應等三種不同取向。

 

()LazarusFolkman (1984)將壓力定義可歸納為三種定義取向:(p.7-8)  熱點

1.刺激取向,包括:內在與外在事件。以刺激取向定義壓力,雖可找出壓力來源,但無法深入了解個體因應壓力源刺激,而產生的結果。

2.反應取向:認為壓力是個體對事件的反應,不論壓力來源是生理(如:冷熱)心理(如:失望)社會(如:失業、死亡)、哲學的(如:時間分配、人生目標),皆可能引起個體相似的生理反應,如心跳增加、血壓上升等,這些生理反應是由內分泌腺和腦部、神經作用的結果。

3.互動取向(兼採刺激與反應取向)

(1)重視個體與外在環境脈絡的互動關係。

(2)壓力是個體面對環境刺激,透過主觀認知過程,而產生心理威脅、激動現象及生理反應,是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

(3)個人的認知決定個人與環境達到何種程度之交互作用,才決定是否感受到有壓力。在壓力產生後,個人處理壓力或情緒的過程,就是因應

(4)交互決定論:主張人類的行為之產生是來自人、環境與行為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即在社會環境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個人行為三者間,彼此交互影響,此三要素不能獨立於人類行為之外。

 

二、危機、家庭危機的定義(p.10-12)

()危機定義:因受到干擾事件的影響,處於極大壓力並面對關鍵時刻,若做出適當處理,則能創造新契機,反之,則情況將會惡化,陷入生死存亡關頭。

()Boss(1988)對家庭危機的定義:(1)平衡家庭系統很明顯被干擾,此干擾大到無法抵抗;(2)情況緊急且嚴重的;(3)家庭系統因劇烈改變而無法正常的動員與運作。

 

三、家庭壓力與家庭危機的差異(p.12)

()家庭壓力:穩定家庭系統的改變

()家庭危機有別於家庭壓力(面對家庭壓力並非等同面臨家庭危機)(p.4, p.12)

1.「家庭壓力」所指的壓力是一種連續性的數線概念,從0到很大,呈現高低不同程度。當壓力大到家庭無法因應時危機就會產生。

2.家庭危機」並不是程度之分,是「有」與「無」之分。

 

四、從可預期及不可預期的觀點來分析家庭危機(p.13-27)

()預期」的壓力或危機事件:與家庭發展歷程有關就是說從結婚家庭組成開始到婚姻結束(如:新婚、初為人父母、子女進入學齡與少年、子女陸續離家並步入中年、進入空巢與退休、步入老年)為止的過程中,所會面臨不同發展任務,而當發展任務遇到困難時,則會產生壓力或危機。

P.S課本介紹了在家庭不同階段所可能會面對的發展任務與可能產生的壓力及危機。只是我們在這裡要強調不一定所有人都非得渡過這幾個階段!因為如果當夫妻是頂客族,就不會遇到家有子女的家庭週期更不用說會產生相關時期的壓力或危機囉。

 

()不可預期」的事件,簡單的說:就是不在我們所盤算內所發生的事,如:突如其來的失業、離婚、疾病與死亡、天災人禍等都可稱之。而這些「不可預期」的事件在我們日常生活不管身處那個家庭生命週期階段都可能會遇到!對個體或家庭所產生影響:不可預期事件可預期事件。

 

五、危機管理的六個階段及其在管理家庭危機的應用(p.31-34)

()危機管理的六個階段

1階段:預防危機發生(控制危機是最省錢的也是最簡單的方式)

2階段:擬妥管理危機計畫(有自信及能力處理危機)

3階段:嗅到危機的存在(敏感但不過分解讀)

4階段:避免危機擴大(1.設置防火牆,成立專責控管危機小組;2.指定發言人,負責所有對外所有談話;3.相關人員不應從媒體才能得知消息;4.危機小組裡必須要有敢唱反調的人,能適時指出事實)

5階段:迅速解決危機(當機立斷)

6階段:化危機為轉機

 

()危機管理的六個階段在管理家庭危機的應用

1階段:預防家庭危機發生

1.可預期危機:了解各家庭發展階段的任務,事先預備,可預防危機發生。

2.不可預期危機:平常做好理財規劃、了解政府福利補助的管道與方法等。

2階段:擬妥管理家庭危機計畫(居安思危、有價值的浪費)

3階段:嗅到家庭危機的存在(嗅出可能的問題,盡早因應)

4階段:避免家庭危機擴大(當機立斷,採取補救措施,切勿苟且拖延)

5階段:迅速解決家庭危機(發現癥結處,立即採取適當的方法以防止問題繼續惡化)

6階段:化家庭危機為家庭轉機(家庭凝聚力,創造家人一體感)

 

六、家庭危機管理的資源與因應(p.35-37)

()資源(人力資源、物質資源的意涵;p.35 1-14)   熱點

1.人力資源:個人與生俱來的特色及內在特質,在形式上較抽象,很難以客觀具體方法來衡量。包括個人、家人、親友、鄰居、政府組織人員、非政府組織人員的時間、精力、能力、知識、專長等。

2.物質資源:個人及家庭所擁有的有形資產,是供個人及家庭使用,形式上較具體且可碰觸的,包括個人、家庭及社會的資源。

 

()因應

1.個人內在的因應:檢視自己處理壓力的模式(如:撰寫日記)、亦可記錄因應壓力源的方法、已嘗試過較好因應方式等,藉此可清晰記錄因應危機的歷程。

2.家人及人際互動的因應(家庭危機發生時,尋求家人、人際網絡的支持)

3.知覺的因應(正向看待發生的事件)

4.放鬆的應用(採取靜坐、放鬆等,以重新整理思緒,思考因應策略)

5.生理的因應(更需要採取健康行為,並回歸健康生活)

理想的「家庭危機管理」就是「任何事也不要發生」。

 

2        家庭危機與管理的理論基礎

七、解釋家庭壓力與危機的理論:包括家庭壓力理論、結構功能理論、社會衝突理論、符號互動理論、社會交換理論、家庭發展理論。但以家庭壓力理論最常被用來作為家庭危機管理的理論基礎(p.44-45)

八、ABC-X模型、雙重ABC-X模型的主要概念及其差別(p.46-55) 熱點

()ABC-X模型:p.46(2-1)A,B,C,及這3個因素間交互作用都會影響家庭對壓力源事件處理的結果。

A壓力源事件:凡造成家庭系統中界域、結構、目標、角色、過程與價值等的改變,都稱壓力源事件(壓力源事件可分預期與不可預期二種)

B家庭擁有的資源或家庭強力:當壓力源事件產生時若家庭成員有足夠適當的資源去面對壓力,則壓力源事件較不會困擾家庭系統;反之,則家庭系統容易失去平衡而陷入混亂。(個人資源、家庭系統資源、社會支持體系資源(情緒、自尊、實質上等支持,與其他支持網絡)

C家庭對壓力事件的界定(認知):家庭對及家庭成員對壓力源事件的界定。當你對事情看法很消極時,則負向壓力接踵而來。反觀,當你認為這事沒什麼時,儘管你雖處壓力下,但你勢必同時也能想辦法突破困境。而這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情境定義,當你覺得事會成真,那必會成真的概念。

※家庭因應策略的採行:(1)認知系統改變,使不平衡認知達於平衡;(2)社會情境結構的改變,使情境實體產生具體改變。

X」壓力的高低程度或危機(有或沒有):家庭壓力是中立的概念不一定是好或壞,當壓力大到使家庭系統陷入混亂等狀況時壓力才會形成問題。

 

()雙重ABC-X模型:p.53(2-2)雙重ABC-X model乃是從過去ABC-X model單純的對壓力高低到強調後續因應的時間歷程。在這裡我們得注意的包括:

(1)aA:,就是所謂的累積性壓力源事件或危機(如:屋漏偏逢連夜雨)

(2)bB現有及新開發的資源

(3)cC乃是對X,aA,bB界定(個人對壓力的主觀認定、家庭體系面對困難時的凝聚力)

(4)xX是綜合bB,cC所產生的調適(包括:良好調適、不良調適)

 

九、FAAR模型的概念(p.55-59)

(小花插播區:這裡千萬不要全背,要不然會累死。在準備時,把p.56的圖拿出來看;此時想像一下當家庭遇到壓力事件而在家庭需求、家庭能力及家庭意義,未達平衡時就好像我們在坐翹翹板高高低低的上上下下,這時候是「適應階段」。如圖中有兩個翹翹板在圖中位處上面的第1個翹翹板,代表家庭遇到問題所以造成需求大於能力的狀況(就是壓力或危機產生了),而此時個體或家庭會開始從「意義」(家庭意義,包括:個人的家庭意義、家人的意義、社會與世界觀的意義)的地方思考對事件或危機做界定所以這裡的意義相當於雙重ABC-X modelcC的角色,而圖中的「需求」(家庭需求,包括:個人需求、家人的需求、社會與世界觀的需求)相當於雙重ABC-X model中的aA;而圖中的「能力(家庭能力,包括:個人能力、家人的能力、社會與世界觀的能力)相當於雙重ABC-X model中的bB;而在整個FAAR中家庭的適應或調適,則相當於雙重ABC-X model中的xX而在整個FAAR產生危機及危機後重新出發的那個部分就是雙重ABC-X model所說的時間概念

而當達到平衡時就好像我們在坐翹翹板達到平衡時是「調適階段」(如圖中有兩個翹翹板在圖中位處下面的第2個翹翹板),而形成家庭調適的歷程就是「家庭韌性」)

 

十、家庭韌性的核心概念、及其發展的關鍵歷程(p.62-67)

()家庭韌性:以家庭為單位,發揮因應與適應功能的過程。(p.44, p.62)  熱點

 

()家庭韌性的核心概念  (p.62-64)  熱點

1.家庭韌性的構成要素:

(1)家庭保護因素:指家庭成員處理發展階段的轉變,以及努力提升家庭和諧與平衡的能力。

(2)家庭回復因素:下列家庭回復因子,對提升孩子的身心發展有直接關係:(1)家庭整合;(2)家庭支持和自尊建立;(3)家庭的娛樂取向、控制和組織;(4)家庭的樂觀與優勢。

2.家庭韌性歷程:適應(包含保護因素)和調適(包含回復因素)

 

()家庭韌性發展的關鍵歷程(以下3沒有必然的先後順序)

1.家庭信念系統:

(1)影響家庭功能運作的重要因素,亦培養韌性的重要力量。

(2)其涵蓋價值觀、態度、偏見與假設等,這些信念將融合成一套家庭的基本假定,影響情緒反應、促成決定,最終引發行動。

(3)家庭成員的特質、時間因素或關鍵事件等,可能對家庭信念系統產生影響。

(4)若視家庭為一個運作單位,當其面對困境時,家庭系統及其文化中最主要的信念,是影響家庭最大的因素。

(5)信念轉變包括三項範疇:對逆境意義的詮釋、克服逆境的正向前瞻、超越性與精神性。

 

2.家庭組織模式:

(1)透過外部與內部的各種規範維持,並受到文化與家庭信念系統、家庭成員對彼此的期待等因素影響,呈現出不同的組織模型,影響家庭與成員的整合與適應,在此關鍵歷程類型中,包含彈性、凝聚力與社會資源三項範疇

(2)強調家庭能動員家族、組織資源、處理壓力、調整組織結構,是有效處理危機,並因應長期逆境的方法

 

3.家庭溝通與問題解決歷程

(1)良好溝通與家庭韌性息息相關,在家庭溝通與問題解決歷程中,包括:清晰、開放情感分享與合作解決問題三項範疇

(2)家庭溝通包括:家人間的信念傳達、訊息交換、情緒表達、以及解決問題的歷程。(溝通又分內容與關係面向)

 

3        家庭建立期的壓力與危機

十一、新婚期人際互動的壓力與危機(p.77-88)

()新婚階段夫妻的階段性任務,包括:夫妻關係適應、家庭生活調適、社會參與等三大範疇。(p.81)

 

()新婚時期是夫妻最需要調適的階段(p.82)

 

()夫妻關係(夫妻關係的經營是家庭建立期最主要的重點)

常會面臨:1.生活習慣的差異;2.角色適應問題(男性:丈夫、女婿;女性:妻子、媳婦)3.溝通不良4.性生活不協調(性生活,對男性而言是最重要,女性最重視是對婚姻關係的滿足)5.生育的歧見以及不孕議題。

 

()姻親關係:指由婚姻關係而產生的家庭人際關係。

1.一般姻親關係衝突包括:婆媳、岳母女婿、公公媳婦、姑嫂、妯娌、連襟,以及不同輩分間或其他親屬的衝突。而婆媳關係又是家庭內最緊張的關係之一

2.婆媳衝突原因:1.女性扮演類似角色;2.角色適應不良;3.競爭心理與失落感;4.傳統觀念所致;5.家人溝通不良;6.男性處置不當(夾心餅)

 

十二、新婚期家庭生活調適的壓力與危機(p.88-92)  熱點

()工作與家庭的調適問題

1.雙薪家庭的夫妻而言,若雙方對於家務工作未達共識,又無其他可運用資源,則可能造成夫妻衝突。

2.家庭建立期夫妻常見壓力:家庭與工作壓力>財務壓力>家庭壓力。

 

()家庭財務處理問題

1.家庭建立期時,夫妻需學習共同管理家庭的經濟與財務。

2.此時期可能出現的問題包括:1)夫妻對金錢價值觀不一致;2)金錢使用習慣不同;3)家庭經濟由誰管理及管理問題;4)家庭支出如何分配;5)投資理財方式;6)收入不足或經濟困難等,若未能對上述達成共識,將可能演變成家庭問題或婚姻危機。

 

4        家庭擴展期的壓力與危機

十三、新手父母的壓力與危機(p.99-105)  熱點

()初為人父母的壓力

1.女性(母親)因擔心自己及胎兒的健康狀況或對生產過程的疼痛感到不安與壓力;生產後,有些女性則可能產生「產後憂鬱症」。(p.98, p.100)

2.男性(父親):因妻子懷孕的不適而感到不安外,家庭責任與經濟壓力加重,也為人父者必經的心理歷程。

3.子女出生後,丈夫的壓力則來自妻子將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夫妻相處時間減少,夫妻關係可能受到影響。

 

產後憂鬱症

1.根據DSM-IV之診斷標準,指發生在產後6個月以內的憂鬱狀態,情緒低落,至少出現下列2種以上症狀,且持續2週以上(1.憂鬱的情緒、2.心情低落、3.缺乏愉悅感、興趣顯著減少、4.思考、注意力減退、缺乏決斷力、5.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6.失眠或嗜睡、7.反覆想到死亡、重複出現自殺意念或企圖、8.無價值感或罪惡感、9.體重下降或增加、10.食慾減少或增加、11.常想自殺或有死的想法。)

2.相關研究指出確切原因不明,但可能原因為:

(1)生物化學因素:體內荷爾蒙改變。

(2)心理社會因素:心理衝突(擔任為人母親角色後,易有壓力、失落、沮喪至精神崩潰)、體態改變、人格因素(無法以成熟的態度面對壓力或本身人格特質為僵化不具彈性,易產生罪惡感、焦慮、敵意而罹患產後精神疾病)、其他心理社會壓力。

(3)產科學因素:身體不適與疼痛,加上新生兒的哭鬧,使產婦因無法休息而產生產後疲倦,造成精神心理壓力。

3.產後憂鬱症的影響:產後情緒障礙輕則出現情緒低落,由於嬰兒會仿同母親情感反應,若母親患有憂鬱症,將會對嬰兒的認知、語言表達、注意力造成不良影響,嚴重則自殺或帶嬰兒一起尋死的危險性,不可輕忽其嚴重性。

 

()經濟壓力:養育子女不僅需要時間與體力,更需要金錢。若本身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充裕,有孩子後,更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與壓力,甚至因金錢問題而導致夫妻衝突或造成婚姻危機。

 

十四、兒童養育階段的壓力與危機(p.106-111)

()家庭經濟壓力

子女的教養經費、因購屋、買車而有貸款的壓力、中老年父母因疾病或需看護與照顧,醫療與看護費等,均是此期經濟壓力的來源。

 

()家庭內的壓力

1.親職壓力

(1)親職壓力乃是受到父母因素及子女因素的影響:(1)父母因素;(2)兒童因素(p.108 4-1)

(2)「親子次系統」的問題與壓力超過父母所能負荷時,將可能導致親職功能失調,進而造成婚姻與家庭的壓力與危機

 

2.夫妻關係

(1)家庭擴展期主要是以「親子關係」為主軸,此時期夫妻的生活重心大多在教養子女上。因此若疏於經營夫妻關係、夫妻在子女教養方面有不一致的教養信念或教養方式或再加上公婆的介入,會造成夫妻衝突的爭端並影響婚姻關係。(p.109)

 

3.工作與家庭衝突

(1)何謂工作與家庭衝突:工作與家庭,是彼此交互影響的兩個領域,工作與家庭的交互影響,將產生「工作與家庭衝突」,而個人也會面臨角色衝突(會影響生活滿意度)

 

(2)工作與家庭衝突之新興議題:兩地婚姻家庭  (p.110-111)  熱點

(1)兩地婚姻家庭或稱通勤家庭、候鳥家庭、太空家庭

(2)夫或妻因各自職涯發展上的規劃而選擇分隔兩地的型態稱兩地婚姻家庭。

2.1兩地婚姻家庭的優點:

(1)個人:於工作成就上的滿足、增加自尊、自信、自我充實與教育的機會。

(2)夫妻關係:較獨立、有責任感,對配偶有較多的感激,珍惜相聚的時間。

(3)親子關係:提供子女一個良好的角色示範,重視彼此相處時間的質,且孩子會較獨立與有責任感。

2.2兩地婚姻家庭的挑戰:  

(1)對通勤者:若工作地點在不同國家,要面對工作調適,與文化及生活上的適應。

(2)對單獨留在家中的配偶:掛念另一半在外地的安危,缺乏配偶陪伴的孤單與寂寞,且必須負擔家務工作與照顧教養子女的壓力等。

(3)分隔兩地,亦意味著可能對夫妻感情帶來未知的變數;若夫妻雙方不善於維繫遠距離的情感關係或處理分離焦慮,將使婚姻與家庭適應歷程更加艱辛。

 

十五、子女青少年階段的壓力與危機(p.112-119)

根據OlsonDeFrain (2006)的觀點,家有青少年子女階段主要可能面臨的壓力與危機包括:親職壓力、家庭經濟問題、夫妻關係。(p.112)

 

()親職壓力

1.對父母的情緒依附降低:當父母難以接受孩子的轉變、親子間缺乏適當的溝通管道,將造成不良的親子關係。家庭風暴即為此時期最大的壓力源。

 

2.父母對子女的影響

(1)青少年階段同儕的影響力大增

(2)衛星理論

1)用於解釋青少年階段親子關係的轉變,與青少年追求獨立自立的過程。

2)在發展過程中,青少年如同一顆衛星,在獨立自主前環繞著父母親而行,依賴父母親且受到父母親的社會化;到了青少年階段,親子關係逐漸轉變「脫離衛星化」,青少年日漸自主,開始與父母保持距離,並脫離依賴父母的軌道,直到自己獨立自主

 

3.親子衝突與代溝:親子間,因年齡、生活經驗不同所致(導致親子衝突的因素:課業、在校行為、交友狀況等)

 

4.青少年的情緒問題或偏差行為

(1)包括:沉迷網路或線上遊戲、憂鬱症與自殺、物質濫用、青少女懷孕、青少年犯罪。

1.1網路沉迷:係指過度使用網路而影響正常生活適應,甚至造成社會適應、社交生活或身體健康等問題(p.115,表4-2)

2.2物質濫用:為一統稱,包括:抽煙、酗酒、藥物濫用(原因:好奇心、同儕影響、與藥物易取得方便所致)

 

()家庭經濟問題:家有青少年子女階段,父母的事業發展與家庭所需在此時期多達到最高峰,亦家庭經濟支出最頻繁與沉重的時期

 

()夫妻關係:此期正處於三明治世代:上有中老年父母,下有子女要照顧的階段;此時期,是家庭壓力最高、婚姻及家庭滿意度最低的時期(p.119)

 

5        家庭收縮期的壓力與危機

十六、空巢期的潛在壓力與危機 (p.128-132)

空巢期:指子女均已離家家中獨留中年父母的階段。

()空巢期症候群:指父母在子女離家後,因不適應而產生空虛、焦慮或沮喪等情緒,且需一段調適時間,以適應家庭生活。

 

()旋轉門症候群(回飛棒現象或滿巢)

子女已成年但延後離家,或因失業、經濟、分居、離婚等問題,又回到原生家庭,使得原本應該空巢的家庭,並未如期發生空巢現象而又被填滿,此現象稱之。(p.129)

 

()婚姻關係的挑戰

1.性別交叉現象:

係指兩性在中年期會表現先前壓抑的特質,亦即男性會變得較容易表達體貼、細膩、關切等情緒,女性則變得較為果斷、獨立或具有支配性。(p.130)

2.婚姻滿意度之爭議

(1)U型理論:婚姻滿意度在新婚時期最高,但隨著養育子女階段開始下降,直到子女們離家後的空巢期階段,才又開始逐漸上升稱之。

(2)若夫妻的婚姻關係原本即有問題,當子女長大離家後,夫妻覺得對子女與家庭的責任已盡,便可能選擇離婚,重新展開各自的新生活。

 

()代間關係的挑戰

1.包含與老年父母之關係,以及與子女之親子關係。

2.中年父母在子女離家後,須學習放手,但不等於親子關係結束,是重新適應與成年子女之關係

 

()面對生理的老化與轉變

1.男女到了中年期都有可能經歷更年期症狀。(p.131)

1.1女性:面臨「停經」、因女性荷爾蒙的轉變,會有熱潮紅等徵兆。

1.2男性:更年期發生較女性晚,症狀會因人而異。通常從40-55 歲間開始,如沮喪、焦慮、不耐煩、易怒、睡眠障礙、性慾和性功能衰退,以及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等症狀(許多當事者不願承認,但配偶易感受到)

 

十七、退休與老年期家庭的壓力與危機(p.132-141)

()退休的潛在壓力與危機

1.婚姻關係的調適

(1)退休丈夫症候群:有些妻子在丈夫退休後,會產生不適應的狀況,稱之(此壓力有可能導致婚姻衝突或影響婚姻生活品質)(p.133)

(2)若夫妻在退休前即常有衝突,當兩人都退休後,在家中的時間多,也會產生較多的婚衝突。

 

2.經濟壓力:退休即代表收入的減少。許多藍領階級的老年夫妻會有較大的經濟壓力,且對夫妻關係產生較多負面的影響。

 

()老年期家庭的壓力與危機 (p.134-141)  熱點

1.婚姻關係的危機—熟齡離婚現象

婚齡在30年以上者,離婚率增加幅度最高(與社會對離婚的接受度提高,以及女性經濟能力提升有關)

 

2.疾病與家庭照顧者的壓力

(1)家中照顧者的角色通常是配偶、女兒與媳婦,大多是以女性為主(配偶比成年子女更易成為主要照顧者)

(2)家庭照顧者的壓力為:(1)身體負荷;(2)心理壓力與情緒崩潰(3)生理健康問題;(4)經濟壓力。

 

3.經濟壓力:貧窮是婚姻失和的另一原因。

 

4.隔代教養之潛在壓力

(1)當帶、教養孫子女成祖父母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任務時,此「代理父母」的角色,可能帶給老年祖父母潛在的壓力(無預期的代理親職對祖父母之身心壓力與負荷更大)

(2)隔代教養,係指祖父母負孫子女最主要的生活照顧與教養工作。

 

十八、配偶的死亡

1.「配偶死亡」是所有生命事件中壓力程度最高的

2.女性在老年期較可能面臨喪偶後生活的調適(女性壽命>男性;年齡<男性)

()生活上的轉變:面對配偶死亡,不論男女,都需要時間調適

()心理與情緒問題:包括:失落、悲傷與憂鬱

()經濟壓力:若經濟需求超過喪偶者自己所能負擔時,將可能陷入貧困的危機。

()家庭衝突:當配偶死亡時,喪偶者及子女、親戚,首先要面對的即為往生者身後事的處理,若喪偶者未能與子女或親友就此達成共識,將可能帶來紛爭與衝突,甚至造成關係的破裂。

________________ 

 

~小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et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