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庭人類學4-6章講義~供大家參考

~~~~~~~~~~~~~~~~~~~~~~~~~~~~~~~~

107()家庭人類學 4章至第6章講義~小花苦力版

 

4 服飾生活 (p.90-125)

1.服飾可區分為「常服」與「非常服」 (p.93)

(1)常服」係日常服飾,大多較為單調而無變化,以輕便、速簡及實用耐久為考量

(2)非常服」則較繁複的盛裝,常配合場合與身分,做戲劇式或表演式的服飾扮演,多配合及適用於社交性或生命禮俗之需

2.服飾是一世界性的、永久性的語言,可藉以溝通與認識彼此  (p.93)

 

一、服飾的源起,有五種不同的說法 (p.93-95)

1.服飾的源起,有五種不同的說法 (p.93-95)

(1)護身說」:主張穿衣係為保護身體,抵禦氣候侵襲與外敵攻擊

(2)羞恥說」主張,人類穿衣係感到羞恥而須遮蔽身體

(3)吸引異性說」:主張衣服的起源是為了吸引異性,而能吸引異性的往往是稍加遮蓋、若隱若現的身體部位

(4)避邪說」:認為原始人都相信精靈與鬼神的存在,而衣飾正好用來保護他們免受妖魔傷害。

(5)裝飾說」:認為穿衣係為裝飾外觀以炫燿於眾

 

2.服飾材料源起 (p.95)

(1)人類最早的服飾是從動植物身上取得形形色色的材料  (p.95)

(2)豔麗的鳥羽常為人類所珍愛 (p.95)

 

二、台灣地區居民的服飾  (p.96-104)

1.閩南人的服飾 (p.96)

(1)一般人的日常服多以素布為之,鄉下人多穿青黑或青白色

(2)一般公務員及知識份子仍以灰暗的素色裝為主

(3)清朝時期台灣的中上階級男士以袍、褂、衫、褲為主。下身著褲的裝束,冬天再加背心、棉裘或毛裘

(4)閩南女子大多著裙,客家女子大多穿褲

(5)早期台灣服飾的裁剪係手工,民初才開始車縫。而裁衣動剪係女子的工作

 

2.原住民的服飾 (p.97-104)

(1)泰雅族:

  • 台灣原住民中泰雅族的綁腿是:女性使用 (p.97)
  • 身上的飾品代表地位,如捕捉過豬,則腳上的飾品會與豬有關(即沒捕捉過豬的人身上是不能配戴該樣飾品)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2)布農族男性為能在狩獵與戰爭時動作敏捷,沒有阻礙,因此男子的服飾沒有褲子的設計,只有類似羅馬軍人所穿的裙子 (p.99)

  • 受到排灣族的影響,裝飾色彩鮮明
  • 使用金屬、貝類作為主要材料
  • 衣服上刺繡的色彩黑白對比,會加上一些橘色系
  • 使用貝殼和珠飾製作傳統的貝珠帶
  • 利用獵獲的動物骨骸製作整片的頸部裝飾物
  • 利用獵獲的山豬牙製作手環
  • 利用各種琉璃珠製作成項鍊

 

(3)雅美族:

  • 丁字褲是:雅美族男士特有的服飾,女人是不可以穿丁字褲 (p.103)
  • 丁字褲有三種:慶典時穿(丁字褲必須是新的);旅行、聚會、休閒活動時穿(丁字褲是半新半舊的);捕魚、伐木等工作時穿(丁字褲多半是用舊布料做成) (p.103)

 

**原住民的服飾給人的印象是色彩鮮豔強烈飾物大膽醒目。取材自自然環境中。雖然各族各具特色,但也充滿獨特色彩

 

(4)台灣原住民的佩飾特色 p.103-104

1)阿美族:

I.喜歡流蘇、雲肩為佩飾,日常的煙袋為裝飾品,質料多採用棉布,表面縫製各色布條,繫上細繩,從肩上斜掛至腋下,袋內裝有煙草、打火石、檳榔等 (p.103-104)

II.頭目頭上毛製品頭飾是取自藍腹鷴,代表尊貴。(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2)賽夏族:女子的耳飾為長方形的螺殼板;腕飾和戒指大都是黃銅製成;腳飾通常限於成年男子盛裝時使用  (p.104)

 

3)布農族:帽子為男人專用;髮簪為婦女盛裝使用,有時上端會裝飾雉雞的尾羽;腰箍與腕環是成年男子佩帶的  (p.104)

 

4)鄒族:男鞋用鹿皮製成,只有在旅行時才會穿,是該族特有的風俗 (p.104)

 

5)排灣族:

I.人頭蛇紋是排灣族原住民的裝飾標記,象徵祖先、勇武的獵人,而排灣族衣物上有蛇的圖案,代表是貴族。(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II.排灣族的男性也穿裙子。(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III.以串珠製作成衣服上的裝飾或製作成項鍊。(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IV.腳環用來表彰獵捕野豬的光榮  (p.104)

 

6)雅美族:銀盔視為傳家之寶,最為珍貴  (p.104)

 

三、影響穿著習慣的因素:地理環境/時代變遷/性別/階級/流行/社群  (p.113-116)

 

四、服飾禮儀與禁忌 (p.116-121)

1.中國傳統服飾規範的5個功能:明貴賤弘教化尊祭服慎喪服、及禁奇服(p.116,也是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2.台灣社會的服飾禁忌 (p.116-117)

(1)忌穿反衣、白衣、白鞋

(2)忌衣服未摺好就直接穿在身上

1)夜間露天不可晾衣服,以免沖犯夜遊神煞

2)竹竿尾不可晾衣服,以免誤為喪事所舉的旗幡

3)女人衣物不可放在男人衣物之上

(3)忌將衣物穿在身上縫補

 

3.中國傳統的服飾禁忌  (p.117)

(1)忌穿白衣

(2)戴綠色巾帽

(3)按漢民族古禮所述,只有死人的殮服才用左袵,因此漢民族男女的服飾一律都採取右袵

(4)鈕結的打法忌諱打死結、鈕結的數量不用雙數

(5)日本和服穿法:活的人是由左上穿到右下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居住生活 (p.126-157)

1.原始建築與鄉土建築的特徵  (p.129)

 

一、人類住所的演化  (p.129-137)

1.人類住所的演化:人類史上的住屋建築,大致是依洞穴、茅屋、帳篷、磚屋、拱門,然後趨於較高明的建築技術 (p.129)

(1)住屋的材質多元,如:愛斯基摩人以石頭(p.163)、冰塊造屋。(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2.台灣原住民的居住風俗  (p.131-137)

(1)台灣原住民各族群的房屋樣式與構造大同小異,唯一共同就是房屋都不建在地面上  (p.131)

(2)鄒族 (p.133)

1)木斛樹是鄒族的神花,有神花做為佩飾,才能得到戰神的助佑 (p.133)

2)赤榕是是鄒族的神樹,戰神要降臨須以神樹為媒介,若無神樹,戰神無法下凡,祭典就無法舉行 (p.133)

(3)排灣族  (p.134)

1)住屋大部份是石造,房子搭蓋於背風山坡傾斜地。(p.134)

2)排灣族人對居所中的主柱相當崇敬,主要是因為他們主柱是祖先神靈寄宿的地方。(p.134)

(4)雅美族  (p.136)

1)在因應自然環境的情形下,住屋主要由三部份構成,分別為穴居的主屋、工作房、及涼台。(p.136)

2)雅美族的主屋的門朝東方向,主要象徵:旭日東升 (p.136)

(5)石板屋是魯凱族與排灣族的住宅特色,其貴族家屋簷的木頭會有蛇紋及人頭紋的雕刻。(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二、華人社會的民宅  (p.137-143)

1.臺灣的住宅型式:  (p.137-139)

(1)閩南古厝的型式  (p.137-138)

1)古厝的型式有一條龍、單伸手、三合院、四合院等。

2)位於中間的橫向是「正身」,在正身左右兩側直向的房子叫「護龍」。(p.137)

3)口字型的四合院係「二進一院」。 (p.137-138)

(2)街屋(店鋪起),係沿街道蓋成的,由於有如竹筒又稱「竹筒屋」。(P.138)

(3)透天厝」,是台灣住宅的特色之一,係由街屋轉變而來。在台灣中、南部,現代透天厝仍然盛行。(P.139)

 

2.華人民居的傳統 (p.140-143)

(1)充滿民族文化特色

(2)講究環境、風水與座落

1)在選擇居住環境時,趨吉避凶是人類本能的反應

2)風水中好的龍脈,都是容易獲得泉水的地段

(3)實而美觀的佈局

1)中國傳統民居的佈局手法豐富,均考慮動線流暢的實用觀與裝飾力求醒目或遮隱的審美觀

(4)充滿家風的家具陳設

1)每一民居的陳設,可以明顯看出這家人的性格、志趣與愛好

2)住宅中的傢具布置,大多採成套的對稱格局排列

3)家庭中床的布置主要考慮有二:一是床頭要封閉,二是要有明亮的窗與豐富的裝飾

4)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廚房的設計反而是要遠離生活的空間以避免感受到熱騰騰的廚房香味與油煙因此大多座落在住屋之角隅

 

三、影響居住的因素  (p.143-148)

1.地理氣候等自然環境

2.建築材料和技術

3.環境基地:中國人講求風水,人們概房子會避開墓地、樹叢、聖水源頭等

4.經濟生活:

(1)經濟對居住的影響多為全面而基本的

(2)台灣早期移民在市鎮中的街屋與透天厝,基本上是結合經濟生活與家庭生活的一居住方式

(3)現代社會中兩地家庭的日趨普遍,亦是經濟生活影響居住型態的案例

5.宗教的宇宙觀與人界觀

(1)台灣民間的信仰,以古代精靈崇拜為基礎,其中以道教成分最重。民間信仰的宇宙觀,將宇宙分為三界:天庭、陰間和人界

(2)台灣傳統民宅的內外空間分別賦予神與鬼的防禦界限

(3)宗教信仰影響住宅的平面形式、空間安排及方位

6.家庭組織結構與家庭觀念:

(1)家族組織與社會的尊卑等級觀念反映在居民的「位序觀念」中。

(2)」係指從倫理思考各個人應遵守的位份。「」是指差序,即將男女、長幼、代別、主僕的差序安排在內、外、正、偏的空間層次

(3)人們在處理居住空間時會依親疏原則與繼嗣原則,按照左先右後,左大右小的原則合院建築的主次尊卑分明,有明顯的「主軸」,講究「正偏」與「內外」的層次。

 

四、居住生活的習俗與禁忌 (p.148-154)

1.與居住生活有關的禁忌 (p.152-154)

(1)傳統上不少與居住有關的禁忌多半仍圍繞在:趨吉避凶、女性不潔的迷思。(p.152)

(2)宅有五虛,令人貧耗 (p.152)

宅大人少一虛,宅門大而內小二虛,牆院不完三虛,井灶不處四虛,宅地多屋少庭園廣五虛

(3)台灣冬季冷風自北方吹來,夏季颱風來自東方,所以灶口不宜朝北或朝東(p.153)

 

2.原始人類居住樣式:(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1)空中建築:樹屋

(2)地下建築:穴居

(3)地面建築:洞穴居

 

3.住宅風水與環境佈置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1)風水:平安、趨吉避凶是基本原則

(2)陽風水:活人住的空間

(3)陰風水:往生者住的空間

(4)住宅植物:

1)楊柳:代表揚眉吐氣、六六大順

2)桂花:代表富貴發財

3)桂竹:代表出貴族、出貴子、貴子孫、有貴人相扶持

(5)屋內的「河圖洛書」:代表天下太平,風調雨順

(6)蒙古包是圓形與可以防風有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經濟生活  (p.158-177)

1.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糧食作物的生產。若將傳統糧食作物的生產粗略區分為狩獵採集、游牧畜牧及種植農耕。可以發現個別部落分別結合了這三種類別的經濟型態,很少是單純的原型  (p.161)

 

一、漁獵採集社群的經濟與家庭生活 (p.162-166)

1.狩獵與捕魚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  (p.162)

 

2.原始的狩獵方法有四:(p.162

(1)鍛鍊自己的感官與身手

(2)使用兵器、獵具與陷阱誘引法

(3)利用助獵的家畜

(4)了解動物的習性

 

3.採集  (p.162-163)

(1)是獲得食物最原始的方法 p.162

(2)食物採集者的活動範圍很有限,與其技術水平、財產觀念及食物貯存有密切關係 p.162

(3)以漁獵採集生計為主的社群,家庭、家族或世系群大多擔負多生計任務,亦導致經年的遷徙與男女兩性的分工 p.162

 

4.打獵可分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1)武器獵:用武器捕捉動物

(2)陷獵:用陷阱捕捉動物

 

5.台灣澎湖漁民的生活存在著:以男人為主的業生產模式;以女人為主的業生產模式。(p.165)

 

二、游牧社群的經濟與家庭生活  (p.166-168)

1.遷徙與移動是游牧族群生活的主要特徵,所以「彈性」與「流動性」是游牧生活與社會組織的重要特色 p.166

2.游牧與畜牧群既是生產者,亦是消費者 p.166

3.東非索馬利游牧族群的「游牧小村落」:遷徙的範圍較小、是由一個或數個家庭所組成 (p.167)

 

三、農耕社群的經濟與家庭生活  (p.168-171)

1.原始部落的經濟是一種無市場或只有部分使用貨幣的經濟,經濟活動的目的主要為:完成人際關係的責任 p.169

2.種植的發明大抵是婦女的功勞。人類自有火以後,開始有了男女兩性的分工,男性出外狩獵與打仗,女性在家守火,並於近處尋覓植物的果實根莖皮葉等充作食物 (p.169)

3.原始民族中有所謂的「火耨法」,主要是用來指:放火燒草木為肥料 p.169

 

四、現代與未來社群的經濟與家庭生活  (p.172-174)

1.工商社會的機械化 (p.172)

(1)人類社會由「覓食經濟」進化到「產食經濟」,基本上仍是以家戶為生產與消費單位

(2)家庭生活的改變首當其衝。最明顯的就是在家外上班,以及核心家庭的盛行

(3)另類家庭型態已呈多樣化的面貌

 

2.電子網路全球化 (p.173-174)

(1)當前的人類經濟生活在科技化、資訊化與網路化的基礎上,已開始跨躍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走向全球化

(2)全球化的經濟透過自由貿易與電腦化,使得世界變小,強者愈強,小型企業逐步被排擠消失,大型企業不受拘束自由遷徙,造成許多不公平的交易

(3)經濟的成長與衰退連帶影響的是工作與就業。當景氣低迷時,大家沒有足夠的金錢消費,企業賣不出商品,就只能雇少數員工。雇用的人越少,貨幣就越緊縮,造成惡性循環

 

3.台灣原住民的生產方式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1)類型包括:農耕、狩獵、捕魚、採集與飼養。其中,狩獵最重要(各族都有,以使用弓箭為主)

(2)台灣原住民喜用「山田燒墾」及在坡地「混種」種植(在坡地採一次種許多作物稱之)等方式進行耕種

(3)採坡地種植方式比較不累人

(4)「山田燒墾」:地種一陣子後讓地休息,等地休息後,用火燒地,而後再進行種植

 

4.部落的交換方式:(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1)無聲交易:如住海邊的人拿其盛產的鹽,而住山上的人拿其盛產的鹿肉,放到一個定點,看合意的人就把將要換的東西放著而取走想換的東西稱之

(2)早期的原始社會因取火困難,所以用火柴可換來許多物品

 

5.物品/財產擁有權:(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1)部落財產分類:

1)共有財產,如:阿美族的會所、部落的河流、獵場等

2)私有財產,如:自己或家族的耕地、家屋、家中的工具、裝飾品、阿美族的煙斗/配刀/檳榔袋等

(2)漢人財產分類:

1)共有財產,如:廟、祠堂、河流等

2)私有財產,如:自己或家族的耕地、家屋等

(3)排灣族為貴族制,因此當有獵到物品時,有部分是要交給頭目的

 

6.原住民的食物分配觀念:(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1)當在辦一些較大的活動時,會將食物進行再分配給大家;即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食物的「見者有份」概念,同時也會與祖先分享資源,以感謝祖先的保佑

1)如:雅美族當有船要下水時,會舉行祭祀,此時父系親族會送如:芋頭/小米等物品,並將其堆到船上代表豐收。祭祀完畢,主人會將這些芋頭/小米等物品重新再分配給大家

2)此外,其認為:節慶大家來參與幫忙即是種勞務支出,故主人會殺豬,同時將肉每個部位進行再分配,好讓大家都能帶肉回家

 

7.波拉尼認為:人類社會主要的交換模式:(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1)互惠式

(2)再分配式(由下往上移到行政中心,再由上到下分配給消費者,如農會等)

(3)市場交換式

 

8.經濟生活的目的:(學校數位學習平台課程內容)

(1)以生產為基礎

(2)以完成人際關係的責任為基礎

(3)以促成階級、財富、權勢為基礎

(4)以追求名望,擺闊式消費為基礎(如:結婚擺幾百桌;又如,「毀財求譽」:指的是酋長為證明地位高,而在某節慶燒地毯以示名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et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