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下)家庭資源與管理(1-5章)講義~小花苦力版~~供大家參考

~~~~~~~~~~~~~~~~

107()家庭資源與管理(1-3)講義~小花苦力版

 

1      家庭資源管理的發展 (p.2-40)

 

第一節    家庭生活與資源管理 (p.5-18)

一、家庭生活與管理

()台灣地區的家庭生活面貌

1.家庭型態(p.5)

(1)目前台灣地區的家庭結構以「核心家庭」所佔比例最高

一對夫婦及其未婚子女所組成家庭最多>尚無子女或子女均已離家庭夫婦家庭>由夫(或婦)及未婚子女組成之單親家庭。

 

2.家庭子女數(p.6)

(1)有配偶及曾有配偶者,98.01%者認為婚後應生育小孩,約七成者在乎小孩性別,並認為男女各半最好,其次男多於女,較不認同女多於男,可見重男輕女觀念仍普遍存在於現今社會中。

 

3.老人居住安排(p.7-8)

(1)依聯合國所訂標準,65 以上人口占總人口之比例超過7%,則稱為「高齡化社會」。

(2)民國82年底台灣地區就達此標準,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

 

4.家庭經濟與設備(p.8-10)

家庭收支/家庭設備

 

5.工作與家庭(p.10-12)

(1)雙薪家庭:雙薪家庭仍為社會主要型態。

(2)家務分工:

1)家務工作包括:清理環境、準備餐點、清洗衣物及照顧家中子女、老人或病人等。

2)傳統與現實生活中,家務仍由女性成員負責。

3)家務量:妻子>丈夫

 

6.婚姻狀況(p.13-14)

未婚者尚未結婚的主因:經濟>未有對象>未達適婚年齡

 

()家庭是資源(p.14-15)

1.「國際家庭年」始於1994年;從1994 年起,515為「國際家庭日」。

2.1994年「國際家庭年」提出的主題:「在一個變化的世界裡,家庭是資源是責任」。在此資源的意含有兩個層次:

1)社會而言,家庭是社會運作的資源、社會進動力

2)個人,家庭提供了個人生長與發展所需的各種資源。

3)因此,家庭是個人與社會發展的資源,而「家庭是責任」與「家庭是資源」是一體兩面,即家庭亦擔負著提供個體及社會發展所需資源的重要責任。

 

二、管理的過程(p.15-16)

1.管理的概念運用於家庭當中主要的關注是如何運用資源達成目標「家庭管理」、「家庭資源管理」兩個名稱,並視其為相同的概念

2.「管理」是個人或家庭,透過決策、計畫、行動,以滿足需求、達成目標、增進福祉的過程。

3.家庭資源管理的程序(過程) (搭配p.16 1-9)

1)確認家庭問題、需求及目標;

2)釐清家庭的,決定期望達成需求的程度;

3)確認可應用的資源

4)決策、擬定計畫、實施計畫;

5)評量目標的達成與否,並評量結果做為下一次參考依據。

 

三、家庭資源管理的意義(p.16) 

1.有效的運用資源以達成個人、家庭目標的活動;

2.運用計畫、組織、實行、控制、評量等活動,以期有效的運用各種資源達成個人、家庭目標的活動;

3.經由計畫的過程引導價值之實現,並滿足家人需求的活動。

 

四、不同的管理風格(p.17)

1.影響管理風格的因素包括: 

1)歷史:個人、家庭及社會所處的歷史情境脈絡

2)生理與心理:依maslow人類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自我實現等不同層次。

3)文化:社會規範與倫理

4)個性:個人特質與偏好

5)科技:技術與工具

※整體而言,不同生理、心理的層次,及史、文化、個性,均會影響個體的「需求」、「期望」,而科技則影響可採用的方法,均影響個人管理風格的因素。

 

五、家庭資源管理的特性(p.17-18) 

1.目標:相較於商業組織以「獲利」與「利潤」為管理的目標,家庭資源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滿足家人需求」、「提昇生活品質」、「增進家人福祉」。

2.資源:家庭的資源,如家人資源、環境資源等,包括:人力、物力的資源。就所有權而言,是家人共有的;就使用權而言,大多是供家人共同享用的。

3.活動:家庭成員在家庭內的活動是「生活」,包括日常起居、家務工作、休閒等。有個人活動亦有家庭活動。

4.發展:家庭生活的目標、需求、資源及管理重點,隨著家庭的發展而改變

5.管理者:所有家人均是管理者,家人參與管理,共同工作。

 

※「家庭資源管理」是有目的的行為過程,是運用資源的過程,其由計畫、組織、實行、控制、評估等組成,每一項均互相關聯,整個管理循序漸進,持續不斷,週而復始,是反覆改進的管理循環。

※也可以說「家庭資源管理」是家庭生活的行政部門,是家庭生活的推動力,是一雙看不見的手無形的力量,以有形的成果呈現其績效。

第二節    家庭資源管理的發展 (p.18-22)

一、家庭管理的源起(p.18)

1.美國在1819 世紀,隨著「家政」領域的興起與確立,「家庭管理」開始萌芽,也成為家政領域中重要的元素。

 

二、家庭管理概念的發展

1.家庭管理概念的發展六階段(萌芽時期/資源中心時期/個人中心時期/程序中心 時期/價值及決策中心時期/整合取向) (p.19)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時期,大學開始以「住宅實驗室」的做法來教導學生學習並應用家庭管理的技巧,即所謂的「實習住宅」。

3.心臟廚房:為心臟病患者發展節省時間、體力,合宜的廚房設備與訓練課程,其後亦發展出協助不同殘障者的各類設備與訓練,嗣後更逐步發展為協助殘障者的復健工作。

4.家庭管理發展的四個時期 (p.21)

(1) 1900-1930s 經濟生、衛生學、公共衛生設備等。

(2) 1940s-1950早期: 早期 居家設備、效率、工作簡化、標準化工作流程。

(3) 1950s-1960s 家庭價、目標、標準、資源、作決策、組織及過程等。

(4) 1970s-1980s 發展系統化架構,強調家庭與外在環境的互動關聯。

 

第三節    家庭資源管理教育 (p.23-36)

一、家庭資源管理教育的興起(p.23

1.「家政」領域的發展:美國家庭與消費學會(簡稱AAFCS,前身為美國家政學會AFEA)

 

2.家庭生活教育架構乃以生命全程觀點出發,將個體生命劃分為:兒童、青少年、成人與老人等四個階段。(p.24)

 

二、家庭資源管理教育的概念架構 (p.25)

1.人類生態系統:概念架構中,關注人類社區、組織及環境間的互賴關係(家庭資源管理教育課程需用生態觀點關心生活問題以達到永續平衡的目的)

2.問題解決:透過教育方案針對問題引導選擇(定義價值、目的、設立標準、作選擇等)

3.批判思考:資源管理教育需發展課程;促進批判思考的能力,鼓勵個人針對個人信念、決策及行為的合理性加以思考。

 

三、家庭資源管理教育的 (p.26-28)

1.由「生活技能」觀點出發

1)生活技能」定義:「日常生活所需技能的知道與能力」,期望透過生活技能課程協助學生發展達到他們的理想生活。(搭配p.26 1-11)

 

2.由家庭生活教育觀點出發:將「家庭資源管理定義為:個體與家庭在時間、金錢、物質、能源、朋友、鄰居、空間等資源的運用與決策,以達成目標。(搭配p.27 1-12)

 

四、家庭資源管理教育的實施方法(p.28-29)

1.對象:兒童、青少年、成人與老人

2.實施場域:正式及正式教育中實施。

3.內容:直接將焦點集中在家庭資源管理的內容及過程上,或將資源管理觀點與其他的家庭生活教育主題整合,包括親職教育、家人互動等。

4.教學策略:無偏見的課程(營造相互尊重的氣氛與價值)、理論與應用合併(實習住宅、行動研究法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家庭資源管理的概念與原則  (p.42-77)

 

第一節    與目標 (p.45-53)

一、價(p.45-46)

()觀的意涵(p.45-46)

1.價值觀的概念—是行為方向的原理原則。

2.價值觀深植於個人的內在心裡,引導個人的喜好及目標達成的策略,因每個人心中的羅盤,協助我們判斷自己的行為,並決定生活中那些是重要那些是不重要

3.價值觀與態度的差異(p.46)

1)觀雖會改變較為穩定且長期,改變較慢,同時表達一種廣泛性向及信念(如無助、勇敢及企圖心等)

2)態度是屬於較短暫轉變較快,較限制個人偏好(如衣服樣式、音樂型式等)

3)故價值觀與態度並非完全相同

 

()觀的類型(p.46-48)

1.絕對的價值(極端明確的)相對的價值(依情形而定)

2.內在價值(個人原有的、自我的)外在價值(來自他人的或外界的),相互影響。

3.傳統價值(社會價值)個人價值(特有的一些特質及看法,如:勇敢、體諒別人)專業價值(針對工作或生涯上應具有的價值觀,如:工作的敬業、專業及企圖心)

4.工具性價值(強調在一般狀況下的價值觀,如:寬廣的胸襟、競爭能力、愉快、責任等)理想性價值(強調人類追求真、善、美的最終不變的價值觀)

 

二、目標(p.48-53)

 ()目標的類型(p.50-52)

1.目標的時間短程目標(至少3 個月完成)中程目標(介於3 個至1 年內)長程目標(1 年以上)

2.目標的角色個人目標(以個人的期望為目標,如:成為律師、有一位好伴侶等)專業目標(工作或生涯所需的目標)社會目標(社會共同持有的目標,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家庭目標(從家庭中的角色及關係之需求發展出的目標,如:父母期望子女功課好等)

3.目標的優先主要目標(如箭靶的紅心,是所有過程及行為的目的地)次要目標(配合主要目標的達成所產生的其他目標)

 

()目標的設定 (p.52)

1.目標是合理性(個人或家庭資源可承受的範圍)

2.目標是明確(不明確在執行上是很難達成)

3.目標設定是需要學習(參考過去成功或失敗經驗、收集新資訊與外界互動中不斷學習、瞭解自我及家庭限制與資源)

 

第二節    家庭資源的種類與特性 (p.53-58)

一、家庭資源的種類 (p.53-55)

()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對照p.54 2-2)

1.人力資源:個人與生俱來的特色及內在特質,在形式上是較抽象的,多半很難以客觀具體的方法來衡量,如:時間、精力織、專長、態度等。

2.物質資源:個人及家庭所擁有的有形資產,是供個人及家庭使用,形式上是較具體且可碰觸的,包括個人、家庭及社會三類的資源。

 

()經濟資源(一些具有「生」或「服務」目的的資源)非經濟資源(一些無具體形式,不直接具「生」或「服務」目的相關無形的資源) (對照p.55 2-3)

 

二、家庭資源的特質 (p.55-56)

1.協助家庭達成目標的能力:有效率的使用資源使個人與家庭的目標達成,也就成為學習家庭資源管理的主要目的。

2.資源的「有限性」:一個人不論擁有的資源再多,其擁有的資源多半仍是「有限」的。資源的「有限性」並不限於經濟的資源,非經濟資源亦有相同的特質。

3.資源的「可補性」:雖許多資源是有限的,會在某個時間點用盡或感到匱乏,但許多仍是可補充的,如體力、金錢。然所有的資源的「可補性」仍是有限的,不論哪一種資源終有一天將無法完全被補充。

 

三、家庭資源的使用可分六種方式:交換、保護、生、儲蓄/投資、消耗、移轉(單向/雙向) (p.57-58)

 

第三節    家庭的決策 (p.58-67)

一、決策的意涵

1.一個好的決策概念含有四個主要的條件:品質、接受度、彈性、明確等 (p.59)

 

2.決策的三種角色(評估的角色/確立目標的角色/管理的角色)。(p.59-60

 

二、決策的過程(2-4) (p.61-63)

 

三、決策的延展性特質(p.63-65)

1.決策往往不能獨立的,此決策可能受到上一個決策的影響,也會影響下一個決策,即所謂的決策延展性特質

2.連鎖決策:一種連串的相關決策,而這些決策間是成一條線的關係,即第一個決策會影響到第二個決策,而第二個決策又將會影響到第三個決策(對照p64,2-5)

3.中心-衛星決策:強調一個決策往往會影響到另一個相關決策,但不同於「連鎖決策」的,是這些由於第一個決策所導引出來的許多相關決策(衛星決策)彼此之間是不相關的,整個決策影響的情形是呈類似放射狀的方式(對照p64,2-6)

4.決策樹:在決策的關連性是呈一樹枝狀,每決策同時考慮「」與「不做」的兩個層面,當一個重大的決定將導引出其他的決策,而這些不同的決策將導引起更多其他次要的相關決策,就如一棵樹一般,主幹所呈現是一重大的決策,隨著枝幹分出許多相關決策也越分越細緻。決策樹架構完整,可視為一種非常好的管理工具(對照p65, 2-7)

 

第四節    計畫、實施、評估 (p.67-75)

一、計畫:計畫是為了達成需求與目標一連串決策的過程,藉由這樣的過程不斷的考慮、收集資訊及修改調整(p.67)

()計畫的涵:

1.設立標準:主要是針對目標的質與量來設定「質」指對目標的品質及預定期望設定標準,而「量」指推估或確立數量以符合最終的目的(p.68)

2.建立次序:單一任務次序、重疊任務次序。

 

二、實施

1.(計劃)實施的過程(p.71-73) 

(1)控制行動(強調確實執行計畫的標準及次序)

(2)檢查進度(對執行行動做一次考核,包括計畫中的和非計畫中的行動檢查)

(3)調整計畫(改變原有計畫的標準及次序,以增加達成目標任務的機會)

 

三、評估

1.評估的功能(1)未來計畫參考的資源;(2)管理技巧的增進;(3)個人及家庭期望及標準觀的修正(p.7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時間資源管理  (p.80-104)

 

第一節    時間資源的相關概念 (p.83-84)

1.時間資源的特性:供給無彈性無法儲存無法尋求替代不可回溯 (p.83)

 

第二節    時間利用之測量與我國國民時間運用分析 (p.85-88)

一、時間利用之測量

()時間使用情形之分類:(p.85)

1.必要時間(指人類生存必須要有之時間,如吃飯等)

2.約束時間(指個人因其經濟身分之不同,而在生活中所必須花費的時間,如上學等)

3.自由時間(指人們除日常生活作息之必要與約束時間外,可自由支配運用的剩餘時間,如休閒時間等)

 

第三節    時間管理的理論與方法 (p.88-98)

二、時間管理的方法(p.90-91)

()第一代方法:主要以紙條或備忘來進行時間管理。

()第二代方法:運用行事與工作表。

()第三代方法:強調「規劃、訂定優先順序、控制」,將天活動在紙上或電腦上詳盡規劃成各式各樣的計畫表、組織表。

()第四代方法:

1.強調人類的四種天賦能力:自覺良知獨立意志(行動能力)創造力(描繪、想像或解決問題時聯合各種資源的能力)

2.完成人生四大需求:生活(食衣住行等物質需求)、愛(愛人、被愛與歸屬感等社會需求)、學習(自我發展與成長等心理需求)、發揮影響力(感覺人生有意義、有目的,對他人有貢獻等精神需求)

3.第四代方法不限於時間管理,更涵蓋個人領導力的培養,不只是提升做事的方法,更是要確定所做的事是值得的;即建築在重要性的基本概念上。

 

三、時間管理的具體做法(p.91-98)  

()目標設定原理:

1.目標設定的原則- smart

(1)specific (s):目標要清明確切合實際

(2)measurable (m):目標可衡量

(3)attainable (a):目標要具挑戰性且可達成

(4)relevant (r):目標要在組織目標與各標間相互調和

(5)time-table (t):目標要有時限

 

2.目標設定的三重點:

(1)要以何者(what)來作為目標(夢想、理想、期望加以轉化)

(2)何時(when)要達成目標?

(3)要達到/何種程度(horw much or how many)

 

()計畫原則 (p.93-96)

1.計畫的重要性:唯有透過計畫的擬定,才能找出時間。

2.計畫的意義與進行方法:確定基本目標、擬定達成目標所需的策略計畫、擬定詳細的作業計畫(程序計畫、時序計畫【甘特圖:以專案工作項目為縱座標,時間為橫座標而所繪製的圖】)

3.計畫的內容應包括:訂定明確目標、列舉計畫的依據、制定執行策略、排定實施的時程、編所需的資源、提供評估的指標。

4.計畫的程序:訂定目標、策略計畫、每月計畫、每週計畫、每日計畫。

 

()重點管理原則

1.考量「重要性」與「緊急性」,安排工作優先順序(優先順序的設定第一順位是重要性,第二順位是緊迫性)

2.80/20原則:即「重要少數與瑣碎多數的原理」,在一堆事物中,屬於重要的事情只佔20%,而屬於瑣碎的多數則佔80%,在做事時如能掌握那些只佔20%的事務,則能獲得80%的效益;如果致力於80% 瑣碎的多數事務,則至多只能產生20%的效益。

 

()能力曲線」原則:或稱為「金時段」原理,運用個人天在體力、能力、精力、精神、意志等身心態最旺盛、最充沛的時段,稱「金時段」,將重要的事安排在這時段來進行,做事最有效率,以期事半功倍。(p.98)

 

第四節    疲勞的因應 (p.98-101)

二、疲勞的因應策略 (p.101)

1.覺察個人的睡眠及疲勞態,以作為時間及體力配置之依據

2.當有疲勞的初感受,即適時休息

3.規律生活,睡前避免刺激性食物飲料,保持睡眠品質(慢性疲勞症候群與一般疲勞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7()家庭資源與管理(4-5)講義~小花苦力版

 

4   家務分工  (p.106-142)

第一節 家務工作的演變  (p.109-116)

一、工業化前的家務分工,不依性別來劃分「男主外,女主內」的工業化前之分工模式  (p.110)

 

二、工業化後科技對家務工作的影響

1.20世紀的科技,對家庭最大的改變是:家庭從的單位轉為消費的單位

2.家務工作在此階段受到:(1)家庭科技(2)能源系統的影響最大

 

第二節 家務時間與精力的意涵  (p.116-127)

一、家務時間的意涵

()家庭時間顯性及隱性意涵 (p.117-119)

1.多數人對時間的當下反應即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1小時60分鐘,所謂的「自然時間」,我們又稱這種時間為「循環時間

2.以人類社會、家庭及個人的發展為導向的時間,卻是一種「線型的時間」,它不會回轉,只有一定往前,經過的即成為個人的經驗,家族的歷史,及人類社會的歷程(如家人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等)

3.家庭時間的顯性意涵:指的是我們可見的家庭各項活動及發展的時間

(1)可從三種不同的時間點出發分析:1)家庭時間的分配、2)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3)家庭史的演變

4.家庭時間的隱性意涵:不只是顯現在外的家庭活動或家庭發展的時間點,更有許多隱藏的在其中,甚至歷史軌跡中的時間意義

(1)家庭時間的觀念是個人從小到大透過不斷的學習及創造中,來自對同一時代活動、規則、象徵等需求所形成的時間觀念,也因此它不是固定,會因社會價值、個人成長、及家庭教育而有所差異

(2)家庭時間的知覺是另一項隱藏的時間意涵,指我們對此一段時間的感受,它可能是快樂、悲傷、憂心、放鬆、緊張等等,也因對同一段時間會感到「快迅」或「緩慢」等不同的反應(如與家人相處的感受即是)

 

()家務時間研究的客觀與主觀意涵  (p.119-123)

1.家務時間的主觀意涵(p.122)

 (1)執行家務工作的感受

1)對家務的「公平」與「不公平」,並沒有客觀一定的數字來說明什麼才會公平,而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是一種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沒有比較也就沒有所謂的「公平」,它也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有所不同,因而並非固定不變

2)家務分工公平感受是一種互動過程中平衡點的達成,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並應放在時間的序列及家庭生態環境中進行了解,它是一種可變的感受,但兩性透過不同的機制過程達成此一平衡點

3)對家務的公平感受不論在橫向的個人層面(2性的差異在個人層面上:調整自我期望與實際差異)家庭層面(丈夫的態度才是妻子所重視的,如:男性感激或重視態度..)社會層面(社會價值觀),或是縱向時間序,兩性都存著差異的

 

二、家務精力的意涵  (p.123-127)

 ()家務的精力 (p.125-127)

1.花在家務各項事務上的精力,日前最常計算家務上所花的精力為消耗在各項家務上的卡洛里

2.若要節省家務的精力,以坐姿或身體最小的移動達到家務工作的目的,最能節省精力的消耗

3.以卡洛里來計算家務精力的消耗,主要是強調藉由了解每項家務的體力上付出,以尋求減少精力消耗的方法

4.對現代人言,精力的消耗似乎是更強調「精神」方面的付出,非「體力」上的付出

5.當家務工作者家務的喜好越低,感到壓力越高,較易感到精力上的疲憊

 

第三節 家庭發展與家務分工  (p.127-133)

一、家庭發展理論 (p.127-128)

1.家庭發展的觀念主要視家庭為一有機體,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有如「人」一般,有出生、成長、衰退及死亡

2.家庭是一種持續性的發展過程,會隨著家庭可預期經歷的事件(ex 結婚、子女出生、退休等)家庭結構及發展任務也有所不同

3.一個人或家庭在時間與精力的使用為了滿足家庭各階段性的需求,其安排的優先順序也會有所不同

 

二、家庭生命活週期與家務工作 (p.128-130)

1.隨著家庭生命週期的運轉,家庭中夫妻家務工作時間的安排亦會隨之改變。尤當孩子出生,大部份的子女照顧及家務工作都會落在母親的身上,故「孩子出生」是家庭生命週期中重要的階段,對家事參與有重要的影響。

2.無論男女,在無子女階段花在家事上的時間最少,進入為人父母階段初期,家事時間花最多,至孩子漸長大,花家事時間再度減少。

 

第四節 不同家庭類型的家務分工  (p.133-138)

二、不同家庭類型的家務工作參與的主觀感受

1.從家務壓力理論的觀點,家庭的發展過程本身即是家庭壓力的來源,但因許多的發展改變是被期待的,且家庭中人力與物力資源的充分運用,使大多數的家庭在因應這些發展事件時,壓力是可以被克服的。

2.對許多單親家庭而言,在有限的人力及物力資源之下,在面對所有家庭的事件,其因應的能力皆較不足,也使其承受的壓力較大

單親較雙親顯著參與較多的家務項目,且感受到家務的壓力上單親亦顯著較高。(p.1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工作與家庭  (p.144-184)

 

第一節 社會變遷對工作與家庭的衝擊  (p.147-157)

一、家庭結構改變對工作與家庭的衝擊 (p.147-149)

1.初婚年齡提升,家庭建立漸,反映出因工作而延遲婚姻現象

2.嬰兒出生率下降,老人人口增加,衝擊工作結構

 

二、就業模式改變對工作與家庭的衝擊 (p.149-157)

()勞動市場結構改變,雙收入家庭普遍

()已婚女性就業率漸增,家務工作乏人分擔

  如何重新安排生活,以維持工作與家庭平衡正考驗著雙雙就業 的夫妻

()工作地點離家遠,兩地家庭增加

1.候鳥家庭:家庭中的夫妻,只有在某些時間或某些季節相聚,其他時間分居兩地,過著候鳥般的家庭生活

2.兩地家庭:指夫妻雙方因就業地點不同,以致無法住在一起,但通常仍在固定或非固定時間重聚,以維繫彼此婚姻關係的夫妻所組成的家庭

3.兩地家庭特徵:  (p.154-155)

1)夫妻同時就業者(一方在外地就業)

2)夫妻分離是自願(軍人或服監者是強制性的)

3)夫妻分開居住的主要動機在於職業發展(提供個人成就感與滿足感)

4)夫妻在兩個固定地點間來往或兩地居住處所是固定的(所以會有第二個住所)

()輪班制就業型態增加,打亂家庭生活

()家庭式、個人工作室等小規模事業增加,工作與家庭界線模糊

 

第二節 工作與家庭連結的理論與模型  (p.158-162)

一、壓力理論或稱家庭壓力理論 (p.158-161)

1.Hill1958)提出,在這模型中,壓力事件本身、個人或家庭資源、個人或家庭對壓力事件的看法,及這三個因素交互作用,都會影響家庭對壓力事件的處理結果

 

() 壓力事件 A因素

1.凡造成家庭系統中界域、結構、目標、角色、過程與價值等的改變,都稱壓力事件

2.壓力源事件可分預期與不可預期二種;

1)可預期壓力源事件:是家庭發展歷程中日常生活一部分,雖常在期待中到來,但仍會給靜止的家庭系統帶來正或負面的衝擊,使家庭系統失去原有的平衡(如:子女結婚退休)

2)不可預期壓力源事件:包括自然災害、失業、交通事故、生病、發生意外、接觸非法藥物、中大獎等事件;不可預期壓力源事件常給工作或家庭造成比可預期的壓力源事件更大的衝擊,使家庭系統失去平衡狀態(如:自然災害失業)

 

()個人或家庭擁有的資源 B因素 (p.159-160)

1.當壓力事件產生時,若個人或家庭或成員有足夠、適當的資源去面對壓力,那麼壓力事件較不會困擾這個工作或家庭系統

 

2.家庭資源分為:(p.159-160)  

1)個人資源(個人的財務狀況、健康狀況)

2)家庭系統資源(家庭在應付壓力源的內在特質,如:凝聚力、調適與溝通。越健康的家庭系統,越有能力應付家庭壓力)

3)社會支持體系資源(指提供家庭或家庭成員在情緒上、自尊上、其他支持網絡等的支持)

 

()家庭對壓力事件的界定 C因素  

1.個人如何評估生活中的壓力源事件,將會影響處理的結果,如社會心理學常說「事件被認為真,其結果必為真」

2.壓力源事件發生時,家庭以樂觀處之,則(1)可澄清問題、困境與任務,可更容易面對壓力源;(2)減少面對壓力源事件的心理負擔與焦慮的強度;(3)激勵個人或家庭成員完成個人任務,以提昇成員的社會及情緒發展

3.壓力是「中立」的概念,它不一定是正向或負向。壓力對工作或家庭產生壓迫,給工作或家庭帶來的結果是有益的或有害的,多半依賴個人或家庭對此情境的認定和評價

 

()壓力的高低程度或危機 X因素

1.壓力的高低程度,全憑個人或家庭對壓力源事件的定義,及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因應

2.Boss(1988)提出對危機界定有三:(1)一個平衡狀態的嚴重失序(2)非常嚴重的壓力(3)非常劇烈的改變,以致家庭系統面臨障礙、喪失機動性,且失去能力

3.壓力事件是否形成危機要看前三項因素(A,B,C)互動的結果

 

二、工作與家庭連結模型  (p.161-162)

()外溢模型  (p.161-162)

1.不將工作與家庭視為分離的

2.半開放的系統觀點,主張工作與家庭系統的界域是可相互滲透的,即當工作壓力過大,壓力就會外溢到家庭;同樣的當家庭壓力過大,壓力就會外溢到工作中,形成負面影響

3.有研究發現,當就業女性的個人特質正向、家人及親友支持、社區資源介入,則能激勵女性的勞動參與、工作表現,是以引起提出外溢理論學者們關注工作、家庭投入對工作、家庭的正負面影響

 

()互動模型  (p.162)

1.強調工作與家庭相互依存,工作與家庭相互影響不只是工作或家庭中的任何一方影響另外一方而已,是相互影響,可能是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即工作與家庭是一體、密不可分,相互影響

2.互動模型的提出是受到「性別理論」的影響;而「性別理論」是深受到「女性主義家庭學者」的影響

(1)女性主義學者主張家庭生活應該是完全融入在經濟、政治等系統中,是以工作與家庭是一完整的系統,男性或女性都宜被視為工作者與家庭成員。所以男或女性工作角色與家庭角色都會互相影響

 

第三節 工作與家庭的相互影響  (p.162-170)

一、工作對家庭的影響

()工作對家庭影響的層面(p.163-164)

1.婚姻穩定與滿意

(1)過去家庭研究者主張女性就業是造成婚姻不穩定的原因(操持家務與照顧家人時間減少,降低家庭生活品質,造成丈夫自尊受衝擊,提出離婚)

(2)近來的研究發現女性的收入反而會增加婚姻的穩定,因為女性就業的收入對家庭經濟改善的貢獻很大,不會增加婚姻的衝突,反而對婚姻的穩定有正面影響

(3)更晚研究指出,夫妻雙方都就業對婚姻帶來干擾,但雙薪家庭只要有一方失業,也會對婚姻帶來負面影響

(4)男性在退休前對自身工作不滿意,退休後反而提升婚姻互動關係,尤其男性退休後若參與較多的家務工作,更能提升婚姻滿意(幫忙做家務)

 

2.子女的福祉與社會化

(1)母親就業對子女福祉帶來正面或負面影響,至今研究尚未有定論

a.負面觀點的研究指出,母親就業對子女的教育投注心力相對較少,對子女的福祉有負面影響

b.正面影響的研究指出,母親就業對家庭環境的改善大有幫助,對子女的支持也較多

(2)對不同種族的研究發現,母親就業對黑人子女有正面影響,母親就業越多年,子女留在學校也越久

(3)父母親的工作性質若是自主性高、專業性高,其子女的獨立性也較高

 

3.子女的家務工作參與:過去研究發現,當母親全職工作,其子女的家務參與最多,母兼職工作其子女家務參與量最小,母親未工作之子女家務參與量居間,可見母親的工作型態與子女參與家務工作間存在一些關連

 

二、家庭對工作的影響

()家庭對工作影響的層面 (p.166-168)

1.工作行為

(1)家庭依賴人口照顧責任影響工作行為

(2)夫妻互動影響工作行為

 

2.工作態度

一般而言,女性的工作行為不是影響工作態度的主要因素,但是家庭會影響著女性就業特質,而就業特質影響了工作態度

 

3.家庭對工作報酬、經濟水準及成就的影響

 

三、工作與家庭的相互影響 (p.169-170)

1.角色壓力、角色緊張  (p.170)

1)角色壓力:一個人扮演多重角色難免會有角色壓力

2)角色緊張:指角色之間的衝突生的緊張態,如工作角色與家庭角色間的衝突所生的緊張

 

第四節 平衡工作與家庭的資源  (p.170-178)

一、個人與家庭資源 (p.170-172)

()時間資源

1.減少工作時數

2.減少家務時數,或由他人分擔家務

 

()心理資源

1.妥善計畫,排定優先順序

2.重構價值信念

 

()善用支持系統資源

1.支持系統的支持方式包括:情緒性、工具性(物質、行動)、訊息性等支持   (p.172)

 

二、政府及社會資源 (p.172-176)

 

三、企業、機構資源 (p.176-178)

()彈性工時:平衡工作與家庭可運用的策略

()部分工時:(國際間多以每週工時35小時以下稱之我國係指每週工時40小時以下之有職業且在工作者)各國部份工時占就業者比率大多以女性較高,且男、女性之間存在明顯差距

()專案責任工作制:越來越多雇主為留駐優秀員工,採專案責任工作制度,只要個人完成專案計畫不必受制於上下班時間

()家庭親善措施:依據兩性工作平等法,若雇主落實家庭親善措施,如餵乳、生理或生產假等,對員工平衡工作與家庭將有很大助益,有助提昇員工向心力與工作效率

()性別平等對待:雇主若能做到性別平等,對雙薪、單薪家庭,尤單親家庭,都會有正面影響(同工同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et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