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6章
第 09 講 - (影音)檢核表與評量表之方法應用 評量題目解答
一、是非題
1.量化觀察法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快速獲得及處理大量觀察資料。
 1.是 [正確答案]   2.否

2.檢核表是使用Yes or No概念來檢視是否達到目標方式所設計出來的表格。
 1.是 [正確答案]   2.否

3.使用檢核表進行觀察時,只需憑印象記憶主觀勾選,不需對檢核的行為有清楚的界定,所以,該觀察法簡單易操作,值得廣泛使用。
 1.是   2.否 [正確答案] 對檢核的行為需有明確的界定,對行為的要求也應有一致的看法

4.評量表法是由評量者做判斷性的評量,但因評量者常受限於主觀的判斷,因此,容易造成評量的偏差。
 1.是 [正確答案]   2.否

5.評量表與檢核表的差異在於:評量表是對行為是否出現做判斷,而查核表是對行為出現程度或如何表現做判斷。
 1.是   2.否 [正確答案] 查核表是對行為是否出現做判斷,而評量表是對行為出現程度或如何表現做判斷。

6.設計評量表時最好使用具價值判斷(如好壞、優劣等)的用語,才可方便事後的統計。
 1.是   2.否 [正確答案] 應避免使用價值判斷(如好壞、優劣等)的用語,因可能會影響評量者的判斷

7.設計評量表時應避免使用一般性的字眼,如平均、很好等定義不清、曖昧不明的字眼。
 1.是 [正確答案]   2.否

8.評量表法不需要現場直接觀察記錄,可由評量者依自己的印象對幼童行為做主觀的判斷。
 1.是 [正確答案]   2.否

9.量表的評定方式務必要小心謹慎,避免使用帶有價值判斷的字眼,如「好」、「不好」、「優」、「劣」、「會」、「不會」等,以避免引起家長的情緒反應。
 1.是 [正確答案]   2.否

二、問答題
1.質化記錄法的最大優點與缺點為何?
答:質化的記錄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它能詳盡的描述情境,提供了充足的細節資料,同時也能保留事件發生當時的順序;但是,它的主要缺點就是必須花很多的時間在資料的紀錄與分析上。

2.何謂檢核表?何謂評量表?
答:檢核表:使用Yes or No概念來檢視是否達到目標的方式,就是一種檢核,而使用這種概念所設計出來的表格,就算是一種檢核表。
評量表:亦稱為評定量表或特性量表(Rating Scales or Trait Rating)。評量表法是用來取得觀察印象的量化測量方式,它是一種快速摘要觀察印象的簡便方法。該方法是先將特定範圍幼童行為之發展快慢、出現頻率或強弱等,做一數量化的程度區分(例如,評量表中設定有從「經常」到「從不」或從「很棒」到「有待加強」等分成三個、五個或七個等級),再由觀察者依平時對幼童的印象或當場對幼童進行觀察,做判斷性的評量。

3.檢核表與評量表兩者的異同點為何?
答:檢核表和評量表相當類似,都是屬於觀察者自己的判斷,但不同處在於查核表是對行為之是否出現做量上的判斷,而評量表則是對行為出現程度或如何表現來判斷,兩者都可現場或事後記錄,並可做簡單或長時間的觀察。

4.設計評量表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答:設計評量表時有下述幾點注意事項:
■使用簡短、明瞭而容易的語句表達。
■評量表中的每個字都僅描述一個特別的意義,不可重疊使用該字的意義,以免 造成混淆。
■確定指導語(或提示語)和所有評量項目的用字遣詞要一致。
■避免使用一般性的字眼,如平均、很好等定義不清、曖昧不明的字眼。
■避免使用價值判斷(如好壞、優劣等)的用語,因可能會影響評量者的判斷。
■確認所評量的內容能涵蓋各種可能發生的行為。(李淑娟老師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0 講 - (影音)時間取樣法與範圍單位分析法之應用 評量題目解答
一、是非題
1.「時間取樣法」通常是適用在觀察發生頻率較低的兒童行為上。
 1.是   2.否 [正確答案]  (發生頻率較高的兒童行為上)

2.時間取樣法是使用預設行為類別的觀察策略,而事件取樣法並沒有特別預設行為,只要紀錄一定時間內所發生的行為即可。
 1.是   2.否 [正確答案]  (不論是時間取樣法或事件取樣法都是使用預設行為類別的觀察策略  )

3.時間取樣法僅能對一個幼兒進行觀察,無法對一群幼童進行觀察。
 1.是   2.否 [正確答案]  (除對一位幼童觀察外,也可對一群幼童進行觀察  )

4.範圍單位分析法能保留樣本描述法具「持續行為及發生時情境」的優點,又能解決其「需要時間去轉換」的缺點。
 1.是 [正確答案]   2.否 

5.範圍單位分析法具有很多優點,其優點之一是觀察者不需事前熟記各種代碼或符號的意義即能立即進入現場進行觀察記錄。
 1.是   2.否 [正確答案]  (觀察者事前需熟記各種代碼或符號的意義  )

6.運用佛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FIAC)時,如果發現「學生語言型態」中代碼8及代碼9的行為類別很少,即代表老師需要再多製造機會給學生發言。
 1.是 [正確答案]   2.否 
 

7.運用佛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FIAC)進行觀察記錄時,不管行為的類別有沒有改變,應至少每三秒鐘記錄一次當時發生的行為類別。
 1.是 [正確答案]   2.否 
 
二、問答題
1.何謂「時間取樣法」?
答:時間取樣法是在一個合理的時間架構下,從更多不同的情境中選取大量的觀察對象或觀察資料的觀察紀錄法。使用時間取樣法時要先對目標行為訂出行為指標,才能有利觀察紀錄。觀察者首先必須將複雜的行為化約為幾項具體可觀察的類別變項,並將它定義清楚,再將想要觀察的行為分類列表,然後,記錄在單位時間內行為是否或出現的次數或行為時間的長短等。 

2.時間取樣法中訂定「時距長短」的準則為何?
答:通常,時距的長度與行為發生的頻率有關,而且時距的長度應和每一個單一行為發生的最小時間相接近(亦即時距內只出現一種行為)。最普通的時距是五分鐘或少於五分鐘。此外,倘若研究者使用多個行為類別查核時,觀察的時距需稍稍加長,以方便觀察者對複雜的行為類別加以判斷(亦即時距的長短足夠觀察者判斷記錄該行為)。因此,時距長度的選取還需根據被觀察行為的持續程度、記錄的簡單或複雜,以及觀察者的疲倦情形而定。 

3.時間取樣法中訂定「時距間隔」的準則為何?
答:時距間隔取決於所選取時距的長度、在時距內所要觀察對象的數目,以及所要記錄的細節的總數。 

4.時間取樣法中訂定「時距次數」的準則為何?
答:每一個研究對象所需要的時距數目,是取決於研究者需要觀察多久的時間才能獲得具有代表性的(行為)樣本。一般來說,當行為的變異性較大或研究者較不了解此行為時,則所需的時間就要多。 

5.運用FIAC,觀察者可以回答哪些問題?
答:
運用FIAC,觀察者可以回答以下的問題:
■學生在教室內說話的頻率如何?
■與他們的教師比起來,學生說話是多還是少?
■學生是互相交談,還是只與教師對答?
■教師如何增強學生的不同行為?
■教師使用何種策略,使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李淑娟老師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08 講 - (語音)量化觀察法之介紹 評量題目解答
一、是非題
1.質化觀察法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快速獲得及處理大量觀察資料。
 1.是   2.否 [正確答案]  (量化觀察法  )

2.範圍單位分析法是屬於量化觀察法的一種。
 1.是 [正確答案]   2.否 
 
3.時間取樣法的記錄方式可採質化、量化並行的方式呈現。
 1.是 [正確答案]   2.否 
 
4.時間取樣法無法顧及行為的前因後果。
 1.是 [正確答案]   2.否 
 
5.時間取樣法的時距長度與行為發生的頻率有關,最理想的狀況是每一個單位時距,能觀察到五個以上的行為。
 1.是   2.否 [正確答案]  (一個單位時距內只出現一種行為  )

6.運用時間取樣法時,倘若研究者使用多個行為類別查核時,觀察的時距需稍稍加長,以方便觀察者對複雜的行為類別加以判斷。
 1.是 [正確答案]   2.否 
7.運用時間取樣法時,倘若行為的變異性較大或研究者較不了解此行為時,則所需的時間就要多。
 1.是 [正確答案]   2.否 
 
8.時間取樣法適用在發生頻率較低的行為觀察上,而事件取樣法適用在發生頻率較高的行為觀察上。
 1.是   2.否 [正確答案]  (時間取樣法適用在發生頻率較高的行為觀察上,而事件取樣法適用在發生頻率較低的行為觀察上  )

9.評量表法可以採非當場觀察方式記錄,因而容易造成評量的偏差。
 1.是 [正確答案]   2.否 
 
10.一般人作答時為避免評量過於極端,而多選擇中間答案,是屬於「月暈現象」。
 1.是   2.否 [正確答案]  (集中趨勢  )

11.觀察到哥哥具攻擊性行為,而不正確地聯想到弟弟也具攻擊性行為,是屬於「月暈現象」。
 1.是 [正確答案]   2.否 
 
12.範圍單位分析法的特色是能獲取連續行為的各項資料,但不方便現場觀察記錄,事後資料的分析處理也相當不方便。
 1.是   2.否 [正確答案]  (不但方便現場觀察記錄,事後資料的分析處理也相當方便  )

二、問答題
1.時間取樣法優點為何?
答:時間取樣法優點為:
1.省時省力易登錄
2.能掌控觀察時間
3.能正確且客觀地掌握行為本質
4.觀察紀錄內容客觀且具代表性
5.適合大量樣本的觀察
6.可以了解行為發生的頻率
7.量化資料易於統計分析
 
2.時間取樣法的限制為何?
答:歸納時間取樣法的限制,有下述八項:
1.無法用來觀察發生頻率低的行為
2.無法用來觀察內在思考層面的行為
3.無法得知有關行為背景、過程、因果關係及結果的質性資料
4.較難確定許多行為間的相互關係
5.可能造成真實行為被錯誤歸納的情形
6.可能誤解行為原貌
7.觀察前需花較多的時間練習與準備相關工具
8.記錄期間觀察者無法與兒童互動
 
3.使用評量表法可能產生主觀判斷的原因與情況為何?
答:歸納評量表法可能產生主觀判斷的原因與情況,如下述:
1.因缺乏對行為下定義,評量者沒有依循的標準。
2.因不需現場記錄,評量者可能僅憑印象就做出判斷。
3.因評量者對行為程度(如「總是」、「偶而」、「從不」等)的認知不同,而影響評量結果;因此,所得評量分數不具客觀性。
4.受到社會期待的影響,評量者可能採取一種比較容易為社會接受的觀點評量,其評量結果可能會呈現虛假的反應。
5.評量者無法避免一般評量作答易犯的判斷錯誤,如「集中趨勢」、「月暈現象」、「邏輯錯誤」、「對比錯誤」及「近似錯誤」等。
 
4.範圍單位分析法的特色為何?
答:是在觀察前即將行為區分為許多連續的單位,並將其轉換成各種不同的代碼或符號來代替,觀察者事前需熟記各種代碼或符號的意義,當行為發生時,只要將代碼或符號登錄,即能獲取連續行為的各項資料,不但方便現場觀察記錄,事後資料的分析處理也相當方便。  (李淑娟老師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et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